“魯班獎”工程師:西藏正穩步成為國家“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江飛波

2020年05月15日12: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魯班獎”工程師:西藏正穩步成為國家“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圖為西藏山南加查峽谷間的藏木水電站。該水電站由譚繼文主持建設,系雅魯藏布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資料圖)何蓬磊 攝

  “我還清晰記得上世紀90年代西藏電力匱乏的情況,那時我們在日喀則江孜縣滿拉村的水利工程施工現場,向村民們購買生活用品時,他們不收現金,隻想換一點我們的柴油,用來點燈、照明。”56歲的譚繼文是西藏水利工程領域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說,經過20余年的建設,2019年,西藏外送電量超過16億千瓦時,正穩步成為國家“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圖為譚繼文(中間者)到西藏果多水電站查看消力池相關情況。西藏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供圖

  西藏河流眾多、水量豐沛,被譽為“亞洲水塔”,全區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達到1.76億千瓦,約佔全國總量的1/3。譚繼文說,當前,西藏水力資源開發隻有1%左右,未來潛能巨大。

  “我記得剛進藏時,西藏缺電嚴重,各地主要靠小水電和柴油機發電。”譚繼文回憶,1994年10月進藏后,自己主要負責設計日喀則滿拉水利樞紐工程,擔任設計總工程師。

  “在西藏進行水電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自然比內地更加艱苦。”譚繼文說,滿拉水利樞紐工程施工現場海拔近4300米,冬季寒冷,取暖條件有限。“夜裡經常被凍醒,加上高原反應睡不著,我就披著被子在板房裡等天亮。”他說,進藏后每年僅春節期間才回一次東北老家。1994年10月進藏時,女兒剛出生不久,到2001年工程建設完工回家,孩子已經8歲了。

  滿拉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日喀則年楚河上游,主要作用是對下游兩岸40余萬畝農田進行灌溉,兼具防洪、發電等功能。2001年,滿拉水利樞紐工程通過驗收,隨后,該工程還獲得了“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譚繼文稱,滿拉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完成后,自己因身體原因返回內地休養。2007年,中國華能集團出資在西藏成立發電公司,譚繼文再次進藏任發電公司總工程師。期間,他主持建設了雅魯藏布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藏木水電站。該水電站是西藏電力發展史上由建設10萬千瓦級到建設50萬千瓦級水電站的標志性工程。

  2014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出資成立西藏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布局水電、光伏開發等清潔能源領域。作為有多年在藏工作經驗的水利領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譚繼文被“借調”,全面負責公司發展,繼續援藏歷程。

  在譚繼文的帶領下,西藏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先后建成投產運營了嘎堆、金橋、瓦托水電站以及日喀則崗巴太陽能電站等,目前,該公司已擁有權益裝機6200兆瓦,年發電量佔西藏全區的10%以上。

  2019年5月,西藏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金橋水電站首台機組發電。西藏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供圖

  據悉,目前西藏各地在建或已投運的水電站,9成左右為徑流電站。“徑流電站水電調節性能差,枯水期發電量隻有豐水期的1/4至1/3,而西藏用電負荷又呈現冬季高、夏季低的特點。”譚繼文說,這加劇了冬春季節的電力供需矛盾。他認為,電源結構性矛盾和枯水期嚴重缺電問題仍是關系西藏能源電力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

  “我們在那曲市那曲河、阿裡地區象泉河計劃建設的江達水電站、阿青水電站具有年調節功能,可以解決當地用電結構矛盾問題。”譚繼文透露,其中江達水電站裝機達到120萬千瓦,水庫總庫容達20.75億立方米,計劃今年內開工。

  除了立足西藏,譚繼文內心還有更宏大的“清潔能源夢想”:“西藏僅雅魯藏布江干支流待開發裝機便達到了1億千瓦,假設用特高壓電網將雅魯藏布江的水電調入內地潛在受電區,每年可提供5000億千瓦時電量。”譚繼文說,僅這一項,每年便可節約燃煤近1.6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8億噸、二氧化硫1160萬噸。“西藏清潔能源開發除了社會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意義也極為重大,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責編:郝潔、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