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2020年05月12日10:25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搬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從南木林縣驅車出發,十分鐘不到,佔地面積近192畝的南木林縣南木林鎮昌果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出現在眼前。一排排藏式二層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干淨寬敞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屋頂上,一面面嶄新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搬了新家,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干啥都有勁兒。”坐在寬敞明亮的新房裡,昌果村村民仁增高興地說。

  環視仁增的新家,嶄新的藏式家具,擺滿桌子的風干牛肉、“卡賽”等,陽台上鮮花綠植生機勃勃,一切都顯示主人家生活的豐盈美好。和一年前相比,仁增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仁增家原來住在南木林鎮的一個山溝裡,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仁增家房子是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積雪,吃水全靠人從附近河裡背,來回很吃力,地也少,一年下來,收入隻能維持基本生計。

  2017年,鎮裡傳來了好消息:搬遷安置,國家出錢蓋房。2019年9月,仁增一家搬進了新家,搬遷點緊挨省道,“新家面積大、房間多、家具全,屋裡屋外都是水泥地,還通水通電通網,離縣城也近,出去打工非常方便。”

  其實,和仁增一樣高興的還有全村252戶969名群眾。

  南木林鎮昌果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南木林縣2017年實施的5個集中安置點之一,佔地總面積2.6萬余平方米,目前搬遷戶數252戶969名群眾,搬遷對象主要為南木林鎮、甲措鄉、普當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昌果新村實行城鎮化安置,水、電、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戶型主要有3類:3人以下為小戶型,建筑面積100.06平方米﹔4至6人為中戶型,建筑面積115.82平方米﹔7人以上為大戶型,建筑面積124.1平方米。”昌果村黨支部書記格央介紹說。

  和仁增一樣,從南木林鎮搬來的波母次仁一家也有了新房,“現在有了新房子,孩子上學方便了,我們也准備做點小生意。”

  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讓搬遷群眾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

  為不斷提升搬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昌果村公共設施配套不斷提升。投資2962.48萬元,穩步改進和完善了水電路訊、科教文衛基礎設施條件﹔投資225.7萬元,建成面積342.82平方米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投資320萬元,建成佔地3211.51平方米的村幼兒園,基本滿足搬遷村幼兒教育需求﹔昌果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完成選址,投資290萬元,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建成后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配備3至5名醫生,保障群眾方便就醫。“以前這樣的好日子想都不敢想,現在這樣的好日子就在眼前。”說起現在的生活,從南木林鎮搬遷到此的村民次仁旺堆笑得很開心。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貧搬遷的第一步﹔能否致富,才是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的關鍵。

  面對這個問題,南木林縣早有准備。為了讓搬遷群眾有事可做、有業可就、有錢可賺,南木林縣始終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並進,在合理規劃搬遷點的同時,同步統籌發展配套產業,打通了當地農牧民增收渠道,確保搬遷群眾生活有保障、發展有前景。如今,昌果村藏毯編織合作社已投入使用,入社群眾30戶,穩定就業10名貧困群眾,人均增收3000元。牛羊養殖合作社已組建,產房正在建設當中,目前計劃自願入社群眾252戶,群眾入社牲畜89頭牛、186隻羊,入股資金8.78萬元,實現穩定就業63人。

  同時,為了增加農牧民群眾現金收入,昌果村還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通過昌果村勞務合作社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組織村民開展植樹造林等,全方位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穿過昌果村,山腳下,1200畝的孔阿海棠基地的海棠苗已經冒出了新芽,“去年,基地的海棠花開了,一片火紅,像極了我們現在的日子,等村裡的扶貧車間建成后,我要在村裡再開一個藏裝制作合作社,把家傳的藏裝制作手藝教給更多鄉鄰,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說起未來的打算,在縣城開藏裝制作門店的昌果村村民普瓊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走進新時代,奔上小康路。未來,昌果村將繼續拓寬精准扶貧產業幫扶渠道,有效發揮致富能人和產業項目帶動引領作用,進一步提高全村村民自我“造血”能力,走出一條幸福路。

(責編:郝潔、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