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山南4月28日電(萬李、蔣姬)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60位感動西藏人物”、山南首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在巴珠身上,榮譽和頭銜很多,但他卻從不高調,和人說話總帶著憨厚朴實的笑容。
他就是西藏隆子縣致富帶頭人巴珠,當地人都稱他為“大巴珠”,藏語意為像老虎一樣的人。
巴珠,1966年出生於隆子鎮扎果村一戶貧窮農牧民家庭,從小就錘煉出了巴珠勤勞吃苦、善良誠信的品質,也讓他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感恩。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創業,巴珠已是一名企業家,但他沒有忘記要回饋社會、回報父老鄉親。
巴珠講解黨的好政策,教育員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農牧區致富一方的能人
1995年,初中未畢業的巴珠便跟隨鄉親外出務工,他去過拉薩、日喀則等地,主要在工地上做搬運工、協助員。
年輕的巴珠做起事來一點不含糊,肯使力氣、愛動腦筋還從不偷懶,什麼臟活累活都搶著干。修路基、推土方、運砂石……幾年下來,巴珠對工地工作越來越熟悉,也積累了人脈。於是,他決定自己創業,在籌措到7萬元后,便買了輛農用車拉土、運砂石,組織村裡青壯年承接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小工程。
巴珠對工程質量的要求很高,對攪拌機砂石水泥配比嚴格,他經手的項目質量沒有半點“水分”。
項目建設過程中,巴珠不僅帶動附近村民就業,還盡力幫助有困難的群眾,送錢送物建房子……項目建設在哪,幫扶就走到哪。巴珠帶的隊伍有了口碑,接到的項目也越來越多。
從巴珠自己創業至今,他從來沒有拖欠過農民工一分錢。他常說,有了黨的好政策,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次發工資,他都要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教育工人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巴珠說:“生活富裕了,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2005年,巴珠光榮入黨。為了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先鋒模范作用,他又主動申請成立隆子縣第一個非公企業黨支部——扎果農牧民施工隊黨支部,進一步增強了內部團結,讓大家擰成了一股繩。
巴珠說:“組建黨支部,就是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幫扶村民,形成扶貧濟困、自力更生、共同致富的合力。”
如今,扎果村農牧民建筑施工隊從原來的七八人,發展壯大成為至今擁有800多名員工的永創發展建設有限公司。
他還帶領公司不斷拓寬渠道,目前下轄企業有隆子鎮扎果村砂石廠、扎果村採石場、隆子河酒店、隆子縣貧困戶就業批發部、隆子縣綠健蔬菜就業利民科技有限公司、隆子縣聶雄高標准奶牛養殖場等。
巴珠帶領公司管理人員查看蔬菜長勢。
鋪就群眾致富路
走進隆子縣“菜籃子”蔬菜基地大棚,隻見紅艷艷的西紅柿,鮮嫩的蘿卜、小白菜、萵筍、包菜遍布整個大棚,滿目青紅翠綠,生機盎然,幾名工人正忙著進行包菜收割、搬運裝車,到處呈現出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
“我們果蔬種植大棚裡種了47種蔬菜,整個生長期不施用一點農藥和化肥,都是使用有機肥料,是真正的綠色有機食品,蔬果肉多味道鮮甜,剛剛採摘的西紅柿可以直接生吃。”蔬菜基地小組長群培介紹說。
群培是2017年從雪沙鄉普卓村搬遷到隆子鎮葉巴村的貧困群眾。
搬遷后,群培夫妻倆就在葉巴村“菜籃子”蔬菜基地工作,有了穩定收入。2018年,群培一家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基地,群培認真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和農機具使用方法,成為技術骨干,當上了小組長。
“現在,我每月工資5000元,妻子3000元,兩個孩子在縣城上學,基地離家近可以照顧好家庭,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群培笑呵呵地說。
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巴珠的公司還為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他們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勞有所得。
仁增多吉腿腳不便,負責灌溉﹔索朗巴珠因車禍被截肢后安裝了假肢,負責保潔﹔次仁拉吉關節炎不能站立太久,平措仁青手指殘疾,他們便負責撒種子……大家靠著自己的努力,生活都越過越好。
平措仁青說:“很多老板不願意接收我們殘疾人,就算有,工資也很低。現在可不一樣,在基地上班輕鬆,每月和其他人一樣工資有3000元。
“菜籃子”蔬菜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吸納葉巴村搬遷群眾和周邊貧困戶在基地工作,帶動370名貧困戶脫貧增收,流轉葉巴村土地161畝,每年為葉巴村貧困戶創收16.1萬元。
不僅是“菜籃子”基地,聶雄高標准奶牛養殖場、隆子河酒店等企業都為殘疾人、周邊群眾和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崗位,為群眾鋪就一條增收致富路。
平措元旦是通過隆子縣招聘會到奶牛基地工作的,主要負責擠奶廳電腦操作。他說:“這裡工作能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收入穩定,我會珍惜工作機會,好好干下去。”
奶牛基地副廠長邊巴次仁介紹說,基地目前有1000多頭奶牛,年產鮮奶180噸。截至目前,項目帶動就業94人,其中貧困戶44人,大學生24人。下一步,企業將擴大規模,努力實現草場增綠、牧業增效、可持續發展和全面脫貧致富的目標。
當地群眾給巴珠送錦旗。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奶牛基地的有機肥生產,改善了蔬菜基地的果蔬品質﹔果蔬的枝葉、廢菜葉、野草等,成了飼養奶牛的原料,實現了奶牛基地和蔬菜種植綠色循環發展模式。
“真情關心員工,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一直是公司的管理思想。巴珠說,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依靠員工,要依靠員工就必須以心換心,人性化管理。正因為如此,巴珠在企業的管理中,處處以人為本,得到了員工和群眾的好評。
60多歲的加央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在奶牛基地加央負責開拖拉機拉飼草喂牛,他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巴總,我在基地干了7年,這裡管吃管住,每月工資4000多,家裡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蔬菜基地的扎西,家庭生活困難,申請了危房改造補助,家裡人生病手術和生活開支把這筆錢花光了。她找到巴珠,請求幫忙建房,巴珠了解情況后,拉著材料,為扎西建了新房。
巴珠經常說,“我賺那麼多錢干什麼,隻要項目不虧本,我盡量為老百姓多做一點兒事。”
日當鎮薩瓊村修橋,項目設計上沒有攔水河堤,橋修完,當地老百姓找巴珠幫忙修建50米攔水壩。巴珠知道情況后,直接免費修了100米的攔水壩﹔
卡布村項目附近老百姓上山放牧、採藥材不方便,找到巴珠希望公司提供機械修一條路上山。巴珠免費提供了一台大挖機,村上派向導領著挖機一干就是半個月,將道路修到山裡,方便群眾﹔有個5戶自然村的建房項目,項目設計上沒有路,修建房屋大型機械進不去,要建房先修路,巴珠自掏腰包10萬元補償給因修路佔地的群眾,把路修到5戶群眾家門口……
據介紹,多年來,巴珠的公司投資300多萬元為隆子縣雪沙鄉、熱榮鄉改善基礎設施﹔投資800余萬元為72戶困難群眾免費新建房屋﹔投資45萬元為南城新區28戶76人易地搬遷戶鋪設木地板和修建陽光棚﹔累計出資700余萬元慰問離退休老干部和道路工人、助學和改善教學設施、資助80名貧困學生上學﹔2015年,為隆子縣捐款150萬元助力脫貧攻堅﹔為隆子鎮各行政村貧困群眾送去節日慰問物資合計1000余萬元﹔今年為疫情防控捐款250萬元……
談及未來,巴珠表示:“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成立集團公司,帶領更多的群眾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