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縣恰珠編織廠創辦人曲珍:“織”出幸福生活

耿銳仙

2020年04月28日10:07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白朗縣恰珠編織廠創辦人曲珍:“織”出幸福生活

  她,2003年創辦白朗縣恰珠編織廠,2012年成立白朗縣和氣四瑞傳統藏墊農民專業合作社,2017年編織廠有效帶動120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她就是白朗縣恰珠編織廠廠長曲珍。

  記者來到編織廠時,面容慈祥的曲珍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在機器轟鳴和傳統紡織機敲打聲中,曲珍滿含笑意地介紹說:“目前,恰珠編織廠加工生產各類民族手工藝品近10個種類,實現了由傳統家庭手工生產轉變到規模化生產,長期用工達45 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人,人均月工資達到4500元﹔輻射帶動農村婦女、老弱病殘從業人員30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97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曲珍,1970年出生在白朗縣洛江鎮彭果村,受家庭熏陶,從9歲開始學習編織技藝,並熟練地掌握了各類編織技藝。

  為了能讓古老的編織技藝得到傳承,2003年4月,曲珍創辦了白朗縣恰珠編織廠。

  廠房建起來了,資金也慢慢周轉過來了,編織廠很快步入了正軌。“雖然當時創辦編織廠在資金和技術方面有困難,但是我沒有放棄,既然工作開始了,就得把它堅持下去,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我,讓我不斷嘗試,直到找到最合適的編織技巧。同時,我也很感激當時對我伸出援手的親戚朋友以及后來政府的大力扶持,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編織廠。”曲珍滿懷感激地說。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編織廠積極打造“朗薩彩虹”品牌,受到了新老顧客的青睞,產品遠銷國內外。“‘朗薩彩虹’牌的最大特點就是使用純天然染料,這些染料都是由純天然植物按不同比例調和而成,不會對身體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曲珍告訴記者。

  為了擴大規模、提升效益,曲珍於2012年成立了白朗縣和氣四瑞傳統藏墊農民專業合作社。曲珍說:“這樣可以讓更多在家的富余勞動力實現就業,幫助村民增收。”

  2017年,恰珠編織廠申請到扶貧產業發展資金1000萬元,按照《白朗縣精准扶貧產業項目利益聯結管理辦法》,以“一卡通”的形式為3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兌現產業分紅3.3萬元。恰珠編織廠還認真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投入幫扶資金48.61萬元,在瑪鄉果堆村新建了編織廠房,運用“一對一幫教”“點對點幫扶”,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婦女20余人,為貧困婦女免費發放了卡墊編織架、染料、捻線機等生產資料,定期回購手工編織成品,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貧困人口的現金收入。

  為進一步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恰珠編織廠直接從農戶手中收購羊毛、羊絨等原材料,再將加工好的原材料統一分發到各家庭作坊,做到了群眾受益面最大化、產品質量最優化。

  曲珍始終堅持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優秀民族手工編織品牌、促進貧困婦女創收”為宗旨,充分發揮“西藏農牧民婦女傳統編織就業培訓基地”示范作用,至今已累計培訓手工編織人員3800余人次、印染人員300余人次,其中350名貧困群眾全部解決就業,家庭年收入增加到1萬元以上,實現了貧困群眾“就近就便、不離鄉不離土、能干會干”的就業目標。“目前,編織廠裡有13個技術人員,不管是哪個縣的人,隻要報名來培訓,我就會讓這些技術人員去教他們。”曲珍說。

  培訓后,有的村民留在編織廠裡工作,有的則自己出去建廠。面對這一問題,曲珍用最質朴的語言說:“他們在我這裡學了技術就自己出去建廠,我沒有生氣,相反,我心裡很高興,這門民族編織技術得到了傳承,而且,他們能利用我教導的編織技術脫貧致富,証明我的教導沒有白費。”

  央吉是白朗縣恰珠編織廠一名普通的女工人,是白朗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我今年34歲,在來編織廠之前,家裡幾乎沒有什麼收入,幾畝地的糧食僅夠我們勉強度日。后來我找到了曲珍,希望能夠來她的廠裡工作,曲珍了解我的家庭狀況后便答應了我的請求,在編織廠裡我的編織技藝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每月也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資,我家的生活也有所改善。非常感謝阿佳曲珍的幫助,她不僅讓我增長了技藝、獲得了報酬,還經常教導我們要在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下,更加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央吉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責編:廉夢歌、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