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后勁兒不鬆

周晶

2020年04月26日10:38  來源:中國西藏網
 
原標題:網評:青海省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后勁兒不鬆

  春回大地,脫貧攻堅戰場傳來喜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17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退出標准。至此,青海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摘掉貧困“帽”。

  打贏脫貧攻堅戰,寄托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希冀,濃縮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人民的庄嚴承諾。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文化多元共存,是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文化匯聚與交流的地方,多年來一直悉心呵護民族團結,青海省多地區和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同時,這裡地處青藏高原,集中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所有特征,扶貧難度大,扶貧成本高,是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

  青海省全面脫貧摘帽意義重大。絕對貧困全面“清零”,標志著青海省區域性貧困問題得以妥善解決,群眾生活水平再邁新台階,也意味著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一系列利好消息為決戰脫貧攻堅增添了強有力的信心和源源不斷的動力。

  脫貧成果見証著青海省各界決戰脫貧攻堅的執行力。2019年青海省全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2.38億元,累計向深度貧困地區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86.7億元。青海省層層壓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精准落地各項扶貧舉措,決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確保人民群眾共建共享全面小康建設的成果。

  面對脫貧攻堅中的重點難點,一些貧困縣依托獨特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努力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少數民族群眾依托民族手工業等特色產業獲取收益,讓古老文明在新時代傳承中破解致富難題﹔深入開展消費扶貧,組織開展全國消費扶貧進青海、西貨東運等活動﹔搭乘電商扶貧快車,幫群眾找到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不能鬆勁懈怠、盲目樂觀。基於此,青海省人民政府明確表示將繼續壓實攻堅責任,嚴防摘帽后鬆勁懈怠,堅決落實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的重大要求,持續抓好脫貧成果鞏固和“補針點睛”工作,繼續加大特色產業扶持力度,加強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深入推動消費扶貧,持續凝聚攻堅合力,強化作風保障,確保全面完成攻堅任務,加快全面小康建設進程。相信把每一個細節都做精做細做實,下足“繡花”功夫,定能贏得這場脫貧攻堅戰的最后勝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0年是脫貧攻堅關鍵之年,又遇疫情防控“常態化”考驗,各項工作要求更高、難度加大。勠力同心在行動,相信全國各族人民定能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責編:廉夢歌、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