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城關區的西藏淨土乳業有限公司依托高原獨特的淨土資源,以打造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管理體系、行業標准、產品品質“五個一流”為目標,逐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鏈,在帶動示范引領群眾脫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為該公司檢驗員在抽檢牛奶。本報記者 裴聰 攝
本報記者 裴聰 本報通訊員 劉團飛
近日,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街道蔡村為村民送出千萬元大禮——全村247戶764人每人分得1.5萬元現金,分紅總金額達到了1146萬元。“今年的人均分紅比去年多了整整4000元,多虧了黨建扶貧的力量。”村黨委書記邊巴次仁樂呵呵地對村民說,“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今年村裡還將興建一兩個集體經濟項目,到明年分紅的時候,人均分紅有望達到1.7萬元。”
連日來,拉薩市城關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著力打造黨建“紅色引擎”,持續釋放脫貧攻堅新動能,讓黨旗在邊疆民族地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高位推動重點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全力打贏打好戰“疫”和戰“貧”兩場硬仗。
吃透精神抓貫徹。今年初,城關區委召開專題會議,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區市黨委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擘畫藍圖、指明方向。
建強機制抓常態。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責任制,成立了由各級黨組織書記任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區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橫向聯動、轄區聚力攻堅”的指揮體系和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分工推進“雙軌並行”機制。
明確責任抓落實。結合黨員“三包”(包片、包戶、包人)工作,有力推進縣級領導“包幫抓促”、區直部門“定點指導”、黨員干部“結對認親”幫扶責任體系,29名縣級領導包村到戶,301名科級黨員干部與379戶貧困戶結成精准幫扶對子,有效形成了“千斤重擔眾人挑”的生動局面。
聚焦發力難點
群眾富不富,關鍵靠黨支部。城關區聚力打造黨建“紅色引擎”,有序有效釋放脫貧攻堅動能,不斷啃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硬骨頭”。
配強引領脫貧致富的“領頭雁”,精准選派11名機關黨員干部進村入居,做到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一肩挑”。4名鄉村振興專干、22名基層助理、44名“1+3”專干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致富帶頭人28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15個,“造血式”幫扶成為新常態。
壯大產業“摘窮帽”,有效整合各類資金,打造高標准奶牛養殖中心、亨通物流集散中心、智能溫室、嘎巴生態牧場、乳制品加工廠等淨土健康產業集群,帶動264名貧困群眾就業。有序加快推動轄區2類13個消費扶貧產品縣級初核,以及國務院消費扶貧產品目錄認定事宜。
志智雙扶“拔窮根”,舉辦脫貧攻堅“優秀事跡”線上報告會32場次,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
全面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免費補助政策,穩步提升貧困群眾家庭子女受教育整體水平。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就業、創業獎勵金並兌現,鼓勵引導群眾積極就業、大膽創業。
疏通排解堵點
城關區三級黨組織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全面摸排恩惠苑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現實需求,真正打通服務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實現群眾“搬家”又“搬心”,讓“異鄉土”變為“故鄉地”。
事項代辦“解民憂”,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對行政審批、醫療報銷等手續不了解、流程不明白等實際,全面推行“民事代辦”服務制度,12名社區黨員民事代辦員幫助轄區群眾代辦民生事項170件。
關心關愛“暖民心”,針對社區空巢老人行動不便、中午無人照料等現象,設立“愛心餐桌”,免費向5名老人提供午餐和日間照料服務。
安排專家定期到社區開展量血壓、測血糖、送藥物等醫療健康服務活動,與西藏3家醫院簽署協議,開通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和“先診療后結算”通道,累計惠及群眾1萬余人次﹔教育輔導“提民智”,以“陽光教育”和“悠貝親子”閱讀活動為載體,免費對社區24名兒童開展功課輔導2000余課時。以“居民夜校”為陣地,累計開展“藏漢”基礎生活用語集中培訓5000余人次,幫助12名群眾順利通過駕駛証理論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