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講深講透黨的恩情

唐啟勝

2020年03月16日09:43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西藏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講深講透黨的恩情

  “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家園、講文明愛生活”。自2017年3月起,我區各地各部門把“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事關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鑄魂工程、民心工程、基礎工程,創新方式、拓寬載體,豐富內容、虛功實做,推動教育實踐活動不斷走深走實。

  拉薩市各縣(區)分別制定農牧民宣講員《激勵考核辦法》,打造推出一批“金牌”宣講員﹔昌都市推出理論宣講、政策宣講、紅色宣講、故事宣講﹔山南市委班子帶頭深入邊境一線放牧點和高海拔農牧區宣講﹔日喀則市組織204名農牧民宣講員赴北京、貴州考察學習﹔林芝市把宣講提綱(藏語版)內容錄制成音頻資料定時播放﹔那曲市創新“十講法”組建巡回宣講團深入脫貧摘帽村(居)﹔阿裡地區干部講堂、名嘴講堂、文化講堂打通了向群眾宣講的“最后一公裡”……

  三年來,全區各級宣講團(隊)開展宣講超過72萬場次,受眾累計超過5000萬人次,“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在我區各地扎下了根,凝聚起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強大正能量,進一步夯實了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基層基礎。

  通過“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區各族群眾的核心意識更加堅定、思想認識更加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反對分裂更加自覺,民族團結更加緊密,“我要穩定”的思想意識轉變富有成效﹔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群眾主體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有了明顯提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斗志更加昂揚。

  “把黨的恩情一直講下去”

  “牢記歷史、飲水思源。”“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演講比賽、重溫入黨誓詞、新舊西藏對比故事會、愛國歌曲大家唱等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各族群眾進一步堅定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在那曲市比如縣達塘鄉森塘村有一位杰才老人,今年93歲。西藏和平解放前,老人一家8口住在一頂黑帳篷裡,整天餓著肚子,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1959年民主改革后,老人分到了土地、牛羊,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

  改革開放后,老人一家的生活就更加富足了,老人就在自家房頂挂國旗感黨恩。比如縣處在反分裂斗爭的前沿,老人挂在房頂上的國旗有時會被人偷走。但是,別人偷走一面,老人就重挂兩面,一定要讓國旗高高飄揚。就這樣,老人房頂上的國旗一直都在,從一面到六面,杰才老人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國旗老人”。

  近些年,森塘村通了水電,有了硬化路,村民收入穩定,杰才老人也享有了高齡老人的相關政策補助。現在老人做得最多的是向年輕人講講新舊西藏對比,講共產黨的似海恩情,“隻要能講得動,我就要將黨的恩情永遠講下去。”杰才老人鄭重承諾。

  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

  “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反分裂教育、新舊西藏對比教育、勤勞致富教育、科學文明教育融為一體,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好的綜合效益。

  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色果拉村的索朗次仁一家就在“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中實現了思想觀念上的大轉變。

  過去,色果拉村后面的吉日布山上,不時會出現亂挂經幡影響環境衛生、形成火災隱患的問題。雖然相關部門和村裡進行過教育,但個別人還是不當回事兒,索朗次仁的父親次仁就是其中之一。

  “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后,次仁徹底改掉了這個陋習。索朗次仁說,剛開始他的父親次仁還有些想不通,在家裡生悶氣。“后來和他講,我們現在經濟、醫療、教育上的好政策都是黨給的,神佛有啥用?挂經幡有啥用?像他有痛風,轉了大半輩子的寺廟也沒見起啥作用。相反,到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很快就好起來了,醫療費還都給報銷了。”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兒一講,次仁就明白過來了。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的好生活確實是黨和政府給的,是奮斗得來的,靠神佛可求不來!挂經幡也不頂事!

  可不,除了解除思想上的束縛,色果拉村還積極申報項目,先后組織實施了藏雞養殖合作社、綿羊養殖場、林芝市農發扶貧核桃種植、蘋果種植和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小康示范村”等建設項目,村民們通過投工投勞等形式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村經濟也從2012年全鄉倒數第二,一躍成為如今全鄉第一。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習總書記的話真是太對了!隻要每個人都上進、奮斗,幸福生活就在眼前!”索朗次仁面對未來信心滿滿。

  夢想從今天啟航

  “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緊扣新時代我區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緊盯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奮斗目標,以教育引導群眾為主,久久為功、綿綿用力,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廣大基層農牧區群眾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2019年的林芝市米林縣裡龍鄉德吉新村村民賽馬節分外熱鬧,他們以“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為主題,邀請全縣8個鄉鎮的賽馬好手來比賽,觀看比賽的群眾人數達500余人。

  德吉新村的百姓原是昌都市貢覺縣木協鄉木協村村民,2001年,作為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易地搬遷的首批對象,被安置在米林縣裡龍鄉。搬遷過來的十多年裡,他們積極與周邊村落處理好關系,又用以前的積蓄買車組建車隊跑運輸,開辦砂石場,引進奶牛養殖項目。如今的德吉新村年人均收入從2001年的不足7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2200元。

  “我們以前住在半山腰上,沒水沒電,孩子一出生就和牛羊打轉,看不到啥希望。是黨和政府把我們搬了下去,給了我們新生活。”德吉新村黨支部書記卓貢說, “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在德吉新村開展后,村裡成立了村民文藝表演隊,用歌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教育,讓村裡人知道惠從何來,恩向誰報。

  如今的德吉新村,樓房寬敞明亮、村容干淨整潔、產業發展有序,“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等到了祖祖輩輩期盼已久的圓夢時代,也有更大的底氣去追逐新的夢想。”卓貢說,還是要努力奮斗,德吉新村人還

(責編:旦增卓色、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