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3000余公裡,爬升3500多米海拔,從渤海之畔的天津到藏東明珠西藏自治區昌都,兩地相隔千裡,卻又緊密相連。
自1994年開始,按照中央部署,天津開始對口支援昌都,先后有九批共700多名天津援藏干部來到昌都發揮了作用,作出了貢獻。2019年7月,第九批天津援藏工作隊122名干部人才肩負天津人民重托,從渤海之濱來到雪域高原,在昌都開始了新一輪的援藏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西藏與全國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近日,天津援藏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領隊,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楊灝,向記者介紹了天津市援藏工作開展情況。
昌都需求+天津優勢,多措並舉打通致富路
入夜后,昌都市的茶馬廣場上人來人往,街燈、霓虹燈、商鋪透出的燈光一同將昌都的夜晚點亮。走在如今的昌都市區,各式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如今昌都人的生活已發生了巨大改變。昌都城鄉面貌的日新月異,離不開經濟上所取得的巨大飛躍。
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是援藏工作隊的重要工作。“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在對口援助工作的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天津市來領任務,是來更高質量推動對口援藏工作,同時也確定針對昌都在產業發展、職業教育以及特色農牧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需求。第九批天津援藏工作隊通過半年的努力,目前已經逐漸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果。在2019年的計劃裡,天津對口援助西藏是20個項目,目前已經100%開工,100%資金到位,竣工驗收合格率也都達到了100%,得到了當地干部和群眾的認可。”楊灝介紹,在完成好計劃內項目的同時,天津市援藏工作隊還針對於昌都的需要和天津的優勢,額外拿出資金,通過產業援藏、消費援藏、智力援藏,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外項目。例如支持昌都市建設第二職業學校、阿旺綿羊胚胎中心等,這些計劃外項目也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
產業是支撐一個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昌都市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中,把產業興旺放在了首位。
針對西藏自治區提出的發展高原特色農牧產業要求,以及昌都市確定的七大產業方向,天津市援藏工作隊充分發揮天津在市場資源以及企業資源上的優勢,積極引導天津企業來昌都發展。同時,天津市出台了對口援助產業幫扶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天津企業來到昌都投資興業,可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持。2019年,通過援藏工作隊與當地部門的共同努力,新引進22家企業,為今后昌都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與此同時,天津市援藏工作隊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加大了消費扶貧的工作力度。通過在天津市開辟扶貧商品綠色通道,加大在天津機關、學校、事業單位以及社區中推廣和銷售西藏自治區特色農牧產品的力度等方式,進一步促進了昌都特色產品的品牌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帶動廣大農牧民就業增收。
在談到消費扶貧時,楊灝向記者打起了“廣告”:“比如說我們對口支援的昌都市江達縣有一款名叫‘雪岩泉’的天然飲用水。它的水源地環境非常好,經過專業檢測,蘊含著豐富的、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然而由於市場拓展還不夠,它的知名度、美譽度還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這樣一個好產品,我們希望能夠把它打造成消費扶貧的主力商品。於是我們就找到了天津市食品集團,與其旗下的王朝品牌共同打造了一款王朝雪岩泉天然飲用水。”借助著王朝的品牌優勢和天津食品集團的銷售渠道,目前在天津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銷售了幾百萬產值的雪岩泉水。“特別是在2019年12月1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五屆光華龍騰獎頒獎典禮上,把王朝雪岩泉作為了整個大會的指定用水,得到了參會各界的好評,極大地拓展了我們雪岩泉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促進文化交融,加速津昌交流路
促進與當地群眾和各界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合作,加強民族團結,更好地凝聚人心,也是天津市援藏工作隊的工作重點。
圖為天津援藏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楊灝在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昌都展區 圖片來源:昌都市委宣傳部
2019年9月,在文化和旅游部與天津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上,特別設置了昌都展區,把昌都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充滿魅力的風土人情帶到了天津。博覽會還將昌都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帶到了天津,同時邀請了天津泥人張、楊柳青年畫等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大家聚集一堂,對如何創作出更多順應新時代要求、符合人民群眾需要的民族融合的好作品展開了良好交流。“比如天津泥人張與昌都的造像技藝、天津的地毯編織工藝與藏毯的創意,包括天津的中藥老字號達仁堂與昌都的藏藥企業也進行了很好的交流。我們覺得兩地在文化與文創方面上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通過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和推介,讓天津的老百姓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昌都,能夠有更大的動力來支持昌都的發展,能有更多的機會與昌都的各族群眾結親戚、交朋友。”楊灝向記者介紹。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天津援藏工作隊還將繼續把促進民族團結,進一步凝聚人心作為工作的重心,加強兩地各族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深化經常性的文化交流,促進天津和昌都兩地各部門、各社會團體、群眾之間能夠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和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組織和一系列平台的建設,進一步加深津昌兩地各族群眾之間的深情厚誼,進一步突出中華民族一家親,讓民族友誼之花綻放光彩。
援藏干部與當地百姓結親家,溝通兩地人民連心路
當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隨著援藏工作隊工作的扎實推進,大家與當地百姓之間已經不僅僅是幫扶與被幫扶的關系,而是逐漸建立起了如同親人一般的親密關系。
早在2018年,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到昌都調研對口支援工作時,曾經來到昌都市卡若區天津新村的異地扶貧搬遷點。有一位貧困戶叫西繞永青,李鴻忠到他們家看望之后,主動提出要與他們家結成親戚。去年年底,李鴻忠書記邀請他們一家到天津做客,看天津的城市發展、體驗天津的風土人情,同時也“看望親戚”。2019年7月,李鴻忠再次來到昌都,又看望了他的“親戚”,還帶來了禮物,小孫女把在學校得到的獎狀獻給了爺爺。
在李鴻忠的帶領下,現在天津很多干部都已經與昌都市的貧困戶開展結親活動,第九批所有援藏干部已經全部結親。結親后可以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家庭狀況和發展需求,更好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當前正處於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天津市委高度重視此次援藏干部的選拔。針對昌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天津市從各相關部門、各區縣總共選拔了107名援藏干部,加上援藏萬名教師支教計劃中的15名教師,目前共有122名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來到昌都。第九批援藏人員裡既有從第八批延續下來的,也有很多是第一次進藏的﹔既包括黨政干部,也包括醫療和教育組團式來支援昌都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將會把天津發展過程中所積攢的經驗、技術以及創新模式帶到昌都,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充分融合,為昌都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我們這一批援藏干部中有個小伙子,這次任職貢覺縣扶貧辦副主任,非常年輕,但是他的擔子很重。他到了貢覺縣之后,首先克服了對當地環境不適應、因海拔高而身體狀態不佳的困難,立即投入到貧困縣摸底和排查相關工作中,用了不到3個月自己走遍了149個貧困村,而且都是深入到農牧民家裡去充分了解脫貧攻堅的難點問題,得到了貢覺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以及相關同志的認可。”在談到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的成員時,楊灝如數家珍地介紹到:“再比如說我們有對口支援的實驗小學,15名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幫助學校實現了很好的發展和提升。在其他學校援藏的10位老師也都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班裡孩子們的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老師們對孩子們都非常用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學生們補課。特別是將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不但在學業上幫助他們提高,而且在他們家庭生活遇到困難時也會主動幫助。”
圖為天津援藏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楊灝為昌都市藏醫院“三級甲等民族醫院”創建揭牌 圖片來源:昌都市委宣傳部
除此以外,記者了解到,自2019年以來,天津市以對口支援的昌都市藏醫院等級創建為抓手,派出臨床和醫技骨干力量進行幫扶。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昌都市藏醫院成功創建三甲。與此同時,天津市派出的15名醫生也在關鍵科室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援藏醫生李月光主任成功地為一名農牧民摘除了重達6公斤的巨型腫瘤,得到了當地醫生以及患者的高度評價﹔許奎斌醫生在手術台上連續工作10個小時之后,由於昌都血庫告急,這名患者又急需輸血,他下了手術台就上輸血台,按照在高原一次最多獻血300毫升的量,把自己的鮮血輸給了患者,保証了患者在術后能夠得到良好、及時的康復治療。
楊灝感慨,時間一晃,來到昌都已經半年多了,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還有很多,所以大家在認真思考未來3年應該怎麼做。按照西藏自治區的要求,目前已經制定了3年援藏計劃。未來,將按照中央要求,體現天津優勢,解決好昌都需求,將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想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民族團結,進一步凝聚人心,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有機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充分學習、發揚“老西藏精神”,進一步提高融入昌都、服務昌都、獻身昌都的決心,為昌都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脫貧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