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藏醫藥浴法”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竣工
投資600萬元,是挖掘、整理藏醫藥浴典籍和經典處方重要基地
2020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保護發展藏醫藥浴法申遺成果,加快藏醫藥健康技術和產品研發”。以藏醫藥浴法為代表,記者就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傳承保護規劃採訪了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吉吉。
藏醫藥各級名錄體系基本建立
2018年11月28日,“藏醫藥浴法”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標志著我區藏醫藥各級名錄體系基本建立。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吉吉告訴記者,2019年作為首個履約年,自治區文化廳積極作為,牽頭草擬了《藏醫藥浴法五年保護計劃(2019-2023)實施方案》,從制定相關標准、培養人才,進一步挖掘藏醫藥浴的內涵,規范診療行為等方面明確了各項目保護單位近5年的保護職責。
同時,自治區文化廳支持區藏醫院舉辦了兩期“全國藏醫藥浴法傳承與保護培訓班”﹔組織“藏醫藥浴法”項目參加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主場活動和我區主場活動,設專區對“藏醫藥浴法”進行展示推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進一步提升“藏醫藥浴法”項目的可見度和影響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國家投資600萬元的山南“藏醫藥浴法”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全面竣工。這對“藏醫藥浴法”人才培養,以及推進藏醫藥浴的傳承、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是挖掘、整理藏醫藥浴典籍和經典處方的重要基地。
健全我區非遺傳承體系
吉吉表示,我區歷來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除對“藏醫藥浴法”採取切實有效的保護傳承措施外,自治區文化廳強化頂層設計,聯合區黨委宣傳部、區財政廳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辦法》,提出到2025年,我區的非遺傳承體系更加健全,傳承活力進一步增強,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進一步發揮﹔人民群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顯著增強,社會廣泛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生動局面基本形成﹔統籌管理、協同推進的非遺保護工作體系更加完善。
2019年,全區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7家,涉及藏紙、藏香、雕版印刷等傳統工藝類項目26種,參與人數8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97人,月均收入達3150元。
為提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人群及基層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自治區文化廳2019年在區內舉辦3期傳承人群普及培訓班,組織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基層非遺管理人員參加文旅部在區外舉辦的多期各類培訓,全年受訓人員達250余人次,創年度參訓人員之最。
多舉措宣傳非遺保護
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離不開豐富多樣的展示宣傳。2019年,自治區文化廳組織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吸引15萬余名觀眾觀看體驗。2019年是藏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0周年,為集中展現藏戲藝術近10年來的發展足跡和階段性成果,由自治區文化廳主辦,區藏劇團承辦的“藏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0周年成果演出”連演3場且場場爆滿。此外,自治區求文化廳會同拉薩市政府主辦“藏戲演出季”活動,對宣傳鞏固藏戲保護和傳承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西藏旅游文化內涵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廣大群眾及藏戲藝人的歡迎。
吉吉告訴記者,2020年,自治區文化廳將繼續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繼續促進展示交流,組織參加“外交部西藏全球推介活動”非遺展覽展示活動﹔繼續舉辦“藏戲演出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區藏戲大賽暨藏戲展演”等系列展演展示活動,進一步加大宣傳交流,增強非遺傳承活力,提升非遺項目的可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