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學子圓夢職校 助力民族地區騰飛

周洪雙

2020年01月07日10:3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八萬學子圓夢職校 助力民族地區騰飛

  在9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少數民族地區初中畢業生和未升學的高中畢業生到內地優質職業學校免費接受三年中等職業教育,並盡力幫助實現就業——這個被稱為“9+3”的免費職業教育計劃,是四川探索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創新舉措。2019年是“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實施十周年,取得了豐碩成果。

  八萬學子圓夢大山外

  “如果沒有這個計劃,我可能是個放羊倌,繼續為溫飽掙扎。”來自涼山喜德縣樂武鄉達洛村的阿的張兵,2016年進入四川省商務學校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學習,現已成長為人民大會堂的一名廚師。

  阿的張兵來自一個典型的涼山彝族家庭:父輩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兩個弟弟也在上學,按照當地慣例,他上完初中就得輟學打工,減輕家庭負擔並資助弟弟上學。正在他迷茫絕望之際,“9+3”招生組來了:學費全免,有生活補助、冬裝補助、報銷車費,有本地老師到各職校駐校指導,還幫助就業……一家人喜出望外,零負擔就讓阿的張兵完成了學業。他也不負眾望,成為鄉親們眼中的驕子和榜樣。

  “9+3”打破了少數民族地區不少孩子初中畢業即失學的宿命,讓他們走出大山、圓夢職校,其中不少考上大學,有的還走出了國門。十年來,“9+3”計劃已直接惠及8萬余人、8萬余個家庭,其中來自偏遠、貧困的農牧民家庭子女佔90%以上。

  “我不怕吃苦,但是我害怕看不到未來和希望。”和阿的張兵一樣,“9+3”計劃的同學們大都十分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成長為社會的棟梁之材。十年間,“9+3”學生中有1萬多人次受到各級各類表彰,300余人次在國家、省等各級技能大賽中獲獎,很多學生就業后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干力量。

  教育部對四川省首創的“9+3”計劃高度認可,贊其“是推動民族地區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不僅為民族地區青少年找到了一條成長、成才的道路,也為加快發展民族地區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促進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探索出了新路子”。十年來,四川藏區學生5萬余人和大小涼山彝區學生近3萬人接受“9+3”免費職業教育,4.2萬人已順利畢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98%。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學生就業難問題得到改善。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數據顯示,歷屆“9+3”學生中,入學時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於2800元的佔80.3%,通過學習就業創業,學生年收入3萬元以上的佔比64.4%,5萬元以上的佔比22.1%。

  來自阿壩州黑水縣的昂俄,參加“9+3”計劃從瀘州市江陽職業高級中學畢業后,成為阿壩州若爾蓋縣崇爾鄉的一名脫貧攻堅專干。他發揮藏漢雙語優勢,走村入戶深入群眾,解決了他們的很多難題,被評為崇爾鄉優秀共產黨員。

  “‘9+3’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一家人的命運。”昂俄說。昂俄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會當地語言、懂現代技術、有先進理念,也為改變阿壩州的貧困面貌,作出了貢獻。

  “‘9+3’計劃不僅改變了學生和家庭命運,讓眾多家庭快速脫貧、早日致富,更為脫貧攻堅一線輸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瀾濤說,“9+3”計劃把對民族地區的扶貧和支援由過去的“輸血”,轉變成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造血”,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生力軍。

  “9+3”計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還根據民族地區孩子身體素質好、動手能力強、藝術細胞多等優勢和脫貧攻堅實際需要,著重培養文化旅游、現代農牧業、學前教育、民族藝術等領域的技能人才,讓他們成為民族地區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有用人才。

  在已經順利畢業的“9+3”學生中,50%以上回到了本鄉本土就業。張瀾濤指出,他們熟悉地方語言,有知識、懂技術,能吃苦耐勞,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使民族地區人才隊伍結構得到改善,人才供給更加充足,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9+3”計劃實施以來,四川藏區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由70%提高到90%左右,藏區青年受教育年限大幅度增加,整體素質得到提升,高中階段招生職普比也由3比7提高到大體相當。

  張瀾濤說,“9+3”計劃使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協調發展,一定程度上補齊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滯后、優質資源不足的短板,探索出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子。

  張瀾濤同時強調,在“9+3”計劃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對教育有著新期盼、新要求,民族地區教育改革發展面臨新任務、新挑戰。要認真研究“9+3”免費教育計劃在新形勢、新階段、新要求下的實施政策、路徑和方法,將“9+3”計劃作為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跨越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9+3”計劃回歸教育本源,回歸辦學常態。

  據了解,在下階段推進“9+3”計劃時,四川將按照“資助政策不變、招生學校不減、常規管理加強”的思路,把“9+3”這個惠民工程辦實辦好,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民族地區各族同胞的心坎上。

  在實施“9+3”計劃幫助民族地區學子到內地免費上學的同時,四川也集中優勢力量和資源,全面改善民族地區職業院校辦學條件,著力提高民族地區技能人才培養水平,讓更多民族地區孩子可就近接受優質的職業教育。

  “支持民族地區在經濟和教育基礎較好、人口相對集中、交通發達便利的地方布局職業學校。”“州內中職學校要根據區域特點、產業特色、辦學優勢設置專業,重點建設好服務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特色農牧業、民族工藝、生態保護、非遺傳承等領域的相關專業,做強優質特色專業,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多渠道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確保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到國家標准並持續改善提高。”張瀾濤表示,四川將通過政策的不斷完善,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和輸入,為民族地區人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更優質量、更加適合的教育提供更好更多的選擇。

(責編:旦增卓色、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