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第九批援藏干部王军强:躬行与真情诠释生命的厚度

胡荣国 谢伟 王莉 万靖
2022年08月14日11:38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你已不在人间。当文字也如游魂,找不到栖息的地方,你在天堂的哪个角落……你爱申扎,将整个身体都留在申扎的群山了……”

  ——摘自王军强同志生前“援友”、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陈人杰撰写的《我的援藏兄弟》

  标志性的白发、深灰色的大檐帽,眼前的王军强,已定格为照片中纯粹和执着的微笑。这个魁梧的汉子在羌塘草原笑得如此惬意,一副永远在路上的模样。

  2019年7月,作为中央单位第九批援藏干部的一员,王军强从大连来到那曲市申扎县,任那曲市政府副秘书长、申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2022年5月8日,在下乡调研途中,因突遇交通事故,王军强因公牺牲,长眠在了申扎这片他深爱的热土,生命定格在了48岁。

  雪山巍巍,江水汤汤。

  那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无限眷念的人走了,留下了一曲新时代援藏干部的生命赞歌。

  那个面对繁杂工作,借智借力,凡事力求找出最优解的县领导走了,留下了还未完成的民生项目;

  那个“视援藏为生命全部的人”走了,在藏北草原,留下一段又一段援藏人与牧民群众至真至纯的故事。

  追随着他已完成和未完成的事业,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们的双眼。

  绿水青山悲去迹,落花啼乌泣斯人

  “有一辆政府的车在下乡时发生了交通事故,听说有点严重。”5月8日下午,正在村里忙碌的雄梅镇江雄村党支部书记旦增罗布接到妻子的电话。

  听到这话,他心慌、不安,他安慰着自己,希望车里的人能平安归来。但最终,王军强恩公殉职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怎么会是王县长?”惊闻噩耗,这位粗犷的汉子忍不住一遍又一遍擦拭汹涌而出的泪水:“怎么可能就走了呢,前几天您不是还穿着我的藏装拍照了吗?”

  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

  5月11日上午,王军强同志追悼会现场,哀乐低回,挽联高悬,花圈绕护,鲜花翠柏中,王军强同志面容安详,身上覆盖着照耀他一生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王军强同志生前好友、同事将黄色的花束紧贴胸前,表情肃穆,怀着无比悲痛而惋惜的心情送他最后一程。

  “你不是说还有两个月就回家了吗?怎么一句话都不说就走了!”“你叫我怎么向老母亲交代?怎么给孩子说?”王军强的爱人何清悲伤难忍,在追悼会现场泣不成声,哭成了泪人,在亲人的搀扶下无法移步。

  看着眼前静静躺在鲜花翠柏中的丈夫,回想起几个月前短暂温暖的相聚,她心中的天塌了,强忍着接受这个无法接受的事实,“军强,我来带你回家了!”

  千山不语齐俯首,万水呜咽共吹箫。

  望着渐行渐远的灵车,人们久久地站着,站着……悲伤、哀思、缅怀之情弥漫着羌塘草原。

  旦增罗布抱着王军强生前穿过的那件红色的绣着祥云的藏袍和青稞酒赶到了事故现场。

  他把藏袍放在地上,深情地叠好,把一条洁白的哈达放在上面,从怀里取出一瓶酒,学着汉族同胞祭奠亲人的方式,从左至右将酒杯中的酒洒向脚下的土地,缓缓起身,望着远方的群山,用生硬的汉语说:“王县长,我来看你来了!”哽咽着让悲伤沉淀。

  旦增罗布至今清晰地记得他和王军强的第一次见面。那是2020年7月的一天,在家的他忽然接待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援藏干部王军强。推开房门,像从远方归家的家人一样,王军强很自然地坐在了卡垫上,喝着酥油茶,吃着风干肉,拉家常一般地和他说着县城棚户区改造的事情。

  2012年,旦增罗布从县城买了房,2019年,这个房子被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

  “这个领导不寻常,太接地气了。”酥油茶香中,王军强和旦增罗布约定,等2022年8月新房落成后去他家做客,喝茶,吃肉。

  2021年3月,雄梅镇江雄村,旦增罗布第二次见到了正在下乡调研的王军强,临走时,王军强一再提醒他记住他们的约定。

  2022年3月,王军强第三次来到江雄村,就有关果蔬配送工作进行调研。临走,王军强握着旦增罗布的手,祝贺他成为正式的国家干部,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干,带领村里的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4月26日,王军强给村里送来了两辆牧居车。

  4月30日,错鄂湖畔,王军强手把手地教牧民群众牧居车该怎样使用。

  这一天,王军强显得格外高兴,他让旦增罗布从家里取来藏袍。脱下自己的外套,戴上帽子,穿好藏袍,王军强翻身上马。

  拿起手机,旦增罗布抓拍下这一幸福的瞬间。看到照片,王军强打趣地说:“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县旅游发展的形象代言人。”照片上的王军强笑得很灿烂。他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里的群众可以吃上生态旅游饭。

  “我们的家人走了,我的哥哥走了!”得知王军强牺牲的消息,巴扎乡1村的达吉泪如泉涌。“每次到家里他都带着糌粑、面粉、砖茶。他总叮嘱我,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达吉的丈夫仁增多吉腿脚不便,女儿玉吉卓玛在县里上学,因缺少劳动力,一家人生活拮据。出事前3天,王军强到达吉家里看望,留下了1000元慰问金。

  “钱,我要留着,不能乱花,留着给孩子买学习用品,让她学知识。”说完这句话,达吉侧过身抽噎着,全身都在轻微地颤动。

  灵车缓缓驶过多琼村玛琼自然点,多琼村的牧民们掩面落泪, “当了30多年的村支书,我一直想着,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有电的日子。因为您的付出,愿望真的实现了!” 6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强巴脸上,泪水悄然滑落,“您把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了我们,自己却离开了,今天我们全村人来送送您!”

  风风雨雨为人民,山山水水留足迹

  “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为申扎的老百姓着想,帮助牧民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无愧援藏使命。”聊及自己的这位朋友和同事,中信集团援藏干部、那曲市委副秘书长、申扎县委副书记李志刚言语间充满赞誉,“为了推介申扎旅游,军强在江雄村穿上藏袍、骑上马。只要是为了申扎,他什么都豁得出去。他真心爱申扎,爱这里的人民。”

  初到申扎,巨大的海拔落差给王军强的身体带来强烈不适,头晕、恶心、无力、腹泻都是家常便饭,唯一的美味佳肴就是李志刚大哥亲手制作的“黄瓜大餐”。

  但他并没有因为环境艰苦而降低援藏标准。工作伊始,他强忍身体不适,走村入户,带领相关单位同志走访调研全县8个乡镇,深入了解当地民俗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即将展开的援藏工作梳理思绪。

  在那曲西部县下乡调研,意味着长途跋涉,一走就是好几百公里。这对患有痔疮的王军强来说,需要极强的忍耐力。每次下乡,他都带着一个有缺口的垫子,不时地调整坐姿,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觉得这位新来的领导有点“讲究”。就这样,王军强走遍了申扎县的每一个角落,就连最偏远的马跃乡,他也多次涉足。

  白天下乡调研,晚上与同志们讨论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是王军强工作的常态。

  申扎县发改委副主任徐旭典回忆:“我们劝说王县长没必要这么拼,但他却说,我们在藏工作时间有限,争取多为牧民群众办些实事。”当时王军强却笑着回答:“只有深入的调研,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项目、智力、干部、社会、消费、产业援藏内涵,为发展找到症结、开好良方,苦点、累点也是有意义的。”

  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上,由王军强牵头编制《个人援藏三年规划》《申扎县发展瓶颈与建议》《创新援藏扶贫思路和措施》《那曲招商中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作用》等一批调研材料与工作方案逐步成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白头发多了,人也瘦了,不像刚来的时候青春年少,三年不到他就成了一个藏北小老头。”李志刚言语哽咽着说。

  申扎县是纯牧业县,多为高寒牧场。在一次下乡途中,王军强了解到放牧点牧民居住的帐篷简陋,漏风漏雨,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借着回大连休假的机会,他专门到多家汽车厂向技术工人咨询请教,设计订做了那曲牧区第一台适合牧民居住的牧居车。

  牧居车车顶有风机、太阳板,可以发电,还安装了探照灯,防止棕熊和狼群靠近;车内有盥洗台、床铺、牛粪炉,转场时可挂在拖拉机后面。“王县长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使用,这虽是牧居车,更是我们牧民的家,敞亮、温馨、安全。”雄梅镇江雄村村民多吉家牧居车的炉子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散发着阵阵香味。

  李志刚也为王军强的行动感到由衷敬佩:“军强太棒了!前期就为县里2个乡镇解决了10辆牧居车,申扎县成为那曲唯一拥有牧居车的典型县、示范县,也迈出了放牧点宜居工程的一大步。”

  塔尔玛乡多琼村多年不通电,蓄电量有限的太阳能板是牧民们唯一的依靠,电视不敢看,打茶器不敢用,缺电、惜电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

  “看到国电线路与我们擦肩而过,牧民们用电的愿望更加迫切了。王县长,您能不能给我们想想办法?”6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强巴向来多琼下乡的王军强请求。

  王军强特别上心,多次实地调研,并联系多家辽宁企业,募捐400万元……为改善多琼村用电现状殚精竭力地奔走。

  一次在去多琼村调研途中,王军强的肩膀不小心被车门顶了一下,此后肩膀僵直,拿筷子拿馒头都很困难。2021年休假期间,他的左臂无法动弹,被诊断为肩袖受损。原本需要进行3次手术才能康复,但休假到期,他只做了一次手术,便匆匆回到了申扎。医生告知他受寒、颠簸会加重病情,建议他不要频繁坐车下乡。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下乡的路上……

  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选址、生态评估等诸多困难,有人劝他说别做了,但王军强没有放弃,他说:“想想这里的牧民群众能够用上电的幸福场面,做任何什么事情也都值得了。”

  终于,2021年9月,极高海拔的风电示范项目在申扎县塔尔玛乡多琼村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这个集风式微型电站具有体积小、抗风强等诸多优点,由它所组成的机组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确保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正常运转和36户村民们看电视、使用冰箱、洗衣机和电采暖,还能满足村办小企业使用电焊等用电需求,为藏北高原偏远乡村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带来了福音。

  通电的那一刻,多琼村沸腾了,捧着洁白的哈达,穿上节日的盛装,人们纷纷赶往风力发电点载歌载舞;通电的第二天,大家相约到拉萨购买电视、冰箱、洗衣机……

  “一代又一代的多琼人生活在这片草原上,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充足的电。我们从心底里感激王县长!”看着迎风旋转的风轮叶,村民坚才罗布高兴得像个孩子。

  2020年,为推介申扎的特色产品,王军强搞起了“县长直播带货”。从来没有相关经验的他,整整花了6天时间做准备,连夜学会了剪辑视频、连线直播的所有流程,最忙的时候连续奋战60多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

  直播当天,他一边吸氧一边推介申扎的特色产品,感动了很多网友。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2个小时的直播,网络点击量超过5万人次,线上订单达1200份,销售额近300万元。

  这一天,他为这个藏北偏远小城撒下了互联网经济的种子;而这一天,正好是王军强和妻子结婚20周年纪念日,他却忘了给妻子送去惊喜。

  事后,他给妻子何清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歉意,电话的那端,妻子的话语包容又充满期待:“我知道你很忙,做好你的工作,心里装着我们,我就很知足了。申扎条件艰苦,你保重好自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等你援藏回来再给我补上……”对于这个约定,王军强和妻子却再也没有办法兑现了。

  为推进就业援藏,他和援藏工作组的同志们想方设法实现牧民转移就业6300多人次,牧民增收近千万元;

  为助力乡村振兴,他又和援藏工作组的同志们积极协调中信集团,推进项目援藏实施,启动牧区危房改造项目,1799户牧民受益;

  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累计派出100余名当地干部到中信集团系统内培训、挂职;

  ……

  三年来,王军强和援藏的同事们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锚定“四件大事”,累计实施1.2亿元援藏项目,实现消费扶贫上百万元;他个人引进捐赠资金400万元、捐款2万多元……

  三年来,王军强从牧民的所想、所需、所盼出发,针对当地现代化牲畜屠宰、加工、物流等产业链的缺失、转移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与援藏同事们一起努力,先后与区内畜牧优势龙头企业合作,借助系统内外销售渠道,推广当地牦牛品牌产品,建立贫困户牦牛收购补贴专项基金,为牧户全年增收上千万元。

  “每次提到这些项目和成效,他都非常开心。他说这些项目之前在申扎甚至西藏都没有,他做成了,真正帮当地干部群众解决了问题,特别自豪。”至今,何清依然难以接受丈夫牺牲的事实,但回想起丈夫生前所做的事情,悲伤的心才有了一些慰藉。

  “王军强同志舍小家为大家,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这里的干部群众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总是竭尽所能,倾囊相助。”申扎县县长吴春奎印象特别深刻地说,“他做事特别认真、踏实,直到牺牲的前夕,还针对县里的‘供暖方式’连夜论证……”

  至今,在王军强的微信里,还保留着找同学咨询利用申扎风景图做冰箱贴、找朋友咨询牛粪发电技术等信息,他总是想办法把能够用到的资源投入到援藏工作中,把真挚的为民情怀放在自己的心里。

  不负韶华志高远,至真至深家国情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1974年,王军强出生在一个党员家庭。心怀大爱,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从小到大,父母一直这样教育着3个孩子。潜移默化中,一颗“爱国”的种子在王军强的心间悄然生根。上学时,他时常想着,长大后,我能为我的祖国做点什么?

  1996年,大学毕业的王军强进入中信银行大连分行工作,先后担任支行会计部副经理、分行零售部贵宾理财部经理、分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分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等职务。

  23年间,他政治素质过硬、务实求真,曾多次获评中信银行大连分行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业务开发能手等荣誉称号;他敢于担当,内挖外拓,开拓创新,带领团队聚焦业务发展,推动移动银行有效客户增长;他心系困难群众,在区域首家推出移动捐赠平台,推出“每月捐一元钱,圆孩子读书梦”慈善助学活动,展现中信的爱心,传递中信的温度。

  蒸蒸日上的事业,幸福和谐的家庭让王军强内心里的执念又一次萌生了出来——为祖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个执念,终因援藏而成为现实。

  2019年,正值中央单位选派第九批援藏干部。

  身为中信银行大连分行电子银行总经理的王军强对照自身条件,积极响应国家对口援藏的号召,率先垂范,主动请缨:“我报名!援藏我去。”七个字虽然简短,却高度浓缩了王军强同志心怀“国之大者”的情怀。

  “无论是工作生活条件,还是个人的前途,在大连、在中信集团,对于军强个人是最优选。”李志刚坦率地说。

  “远在阿里,苦在那曲”。中信集团对口援建那曲西部的申扎县,平均海拔4700米,自然环境恶劣,年平均气温不到零度,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更是有名的“苦”县,2.5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小气”得几乎连一棵树都容不下,“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四季穿棉袄”,这看似诙谐的顺口溜,却是申扎干部群众工作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2019年7月,王军强作为中央单位第九批援藏干部,毅然踏上了援藏之路,任那曲市政府副秘书长、申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得知儿子要去援藏,80岁的母亲没有挽留,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了,就多做点事!”背后,老母亲拿出日历,记录下了儿子离家的时间。

  “下雪天,我80岁老母亲总会扛着扫帚,把小区的路面扫得干干净净,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我们都担心,她这么大年龄,摔倒了怎么办?老母亲反而教育我们,说她身体硬朗得很,况且是老党员,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做点好事,有什么不好!”王军强生前和李志刚谈道,“从小到大,作为老干部的母亲对我影响很深。能够来援藏,母亲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妻子何清无意间得知王军强援藏的消息后,虽有责备和不舍,但作为医生的她,救死扶伤的经历和感触让她从内心深处读懂了丈夫的家国情怀:“去吧!家里有我。”

  “老爸,听说那里条件很艰苦,既然您已经做出了选择,就好好照顾自己吧!有时间来看您。”临走之际,王军强收到了远在英国留学的儿子王梓沣发来的微信。

  “你去援藏这种精神我们很是佩服,到了那里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听说那里的风景很美,人很善良,等空了我们去看你”“到了西藏,有事说话”……知晓王军强援藏的消息后,同事和朋友们纷纷打来电话,发来信息,为他壮行。

  那年,从那曲赶往申扎的途中,望着窗外雄浑的高原景色,王军强的心情激荡而又忐忑,已然感到千钧重担在肩,他暗暗告诫自己:“既然选择来这个极高海拔的第二故乡,就不要浪费生命的一分一秒,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家人的付出、朋友的支持。”

  “去世前,军强县长一直在下乡,从畜产品的销售,到旅游的发展,就连为牧民群众义诊这样的事,他都亲自去跑。”申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索朗罗布说。

  2020年9月27日晚10点,载有辽宁省医疗专家的车行至湘河水利枢纽时,因为施工建设,道路受阻,王军强不顾个人安危,先行坐车蹚进一米多深的河水中,为医疗专家的车探路,终于在第二天清晨将医疗专家送到了马跃乡卫生院,乡里230余名牧民群众如期接受了义诊。一天一夜,王军强往返1100多公里,如约兑现了给马跃乡群众义诊的承诺。

  三年艰苦云和月,日夜思亲酸与甜。每每想起住在葫芦岛大哥家的母亲、在大连上班的妻子、在英国留学的儿子,王军强心中充满了思念。因为有时差,他只能晚上偶尔抽空和儿子聊聊天……面对“一家四地”远隔万里的分离,王军强时常暗地里落泪。面对抉择,他选择了坚强。

  2022年,援藏的第三个年头,援藏工作进入倒计时,王军强仿佛按下了加速键,更加争分夺秒,不是下乡调研,就是在下乡调研的路上。

  看到王军强这样高强度地工作,李志刚很是关心:“兄弟要多保重身体!这样才能更好更坚强地援藏!”

  面对好友同事的提醒,王军强恋恋不舍:“哥,再过两个多月,我就要结束援藏了,就让我在县里多呆一段时间,多跑跑,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出事的前几天,4月28日,王军强再次来到联系点强格寺,就寺庙维修、文物保护等工作进行调研。

  寺管会主任索南旺堆记得很清楚,从3月18日到28日,这是王军强第三次来到了强格寺。“2019年,王县长第一次来寺庙调研时还戴着氧气面罩,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虽有白发,但是很少很少。这次来,他走路的步伐很快,整个人看起来很疲惫,头发白了许多,感觉一下子就老了,看着让人很心疼。”

  “他是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的真正践行者。”李志刚至今难以接受王军强的突然离去,“出事前,我们还在商讨引入湖南益阳黑茶和申扎藏药融合制作藏药养生茶,还筹划着资助申扎大学生的教育援藏项目……没想到他却离开了!”

  “叔叔援藏后,奶奶每一天都会在日历上记录着叔叔援藏多少天,哪一天该休假了,援藏还剩多少天,她等着叔叔回家。”王军强的侄女王宜鹭泣不成声地说,“得知叔叔殉职的消息后,平时身体硬朗的奶奶,精神一下就垮了,很悲痛,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都不见。”

  五月的藏北高原,阳光炙热,天空蔚蓝,倒映在河水里白云白得耀眼,风迎面吹来,一阵阵苍凉,它们仿佛带着草原的记忆和对斯人的悲伤。

  在王军强生前的办公室,他撰写的《申扎县发展瓶颈与建议》《创新援藏扶贫思路和措施》《那曲招商中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作用》等多个调研报告还静静摆放在办公桌上,仿佛在等待着那个为西藏、为那曲、为申扎发展献计献力而迟迟未归的人。

  申扎镇那查村的大棚里,温暖如春,王军强生前心心念念的“黑金刚”土豆,已经发芽,并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错鄂湖湖畔,多吉家的牧居车里,整洁、干净。清晨,袅袅炊烟从车顶徐徐升起,拉开窗帘,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身上,暖暖的。

  王军强生前联系点的一角,七棵红柳郁郁葱葱,向着光亮处伸展、追着光生长。它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高原热土上,绽放着生命的希望。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