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如此绚烂!

2021年06月29日10:4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微信图片_20210628172503.jpg

  图为山南市洛扎县中学正在上课的孩子们。唐斌 摄

  傍晚,在誉为 “千碉之乡”的边巴乡,色珍挽着周金生的手走过一座座古碉楼。这些古碉楼,或险踞悬崖上,或隐藏于山谷中,或屹立在青稞田间,默默见证着他们俩的幸福。

  周金生大学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洛扎县工作。在这里,他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2007年周金生和色珍相识、相恋,并于次年结为连理夫妻,成就了洛扎县又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近年来,洛扎县以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方式在各领域扎扎实实的开展民族团结工作,涌现出大量民族团结感人事迹。从民族通婚家庭和睦美满的生活到不同民族之间交朋友和谐共处团结互助,藏族、汉族、门巴族、纳西族等8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心谱写着一首首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赞歌。

  有爱,哪里都是家乡

  “爸爸妈妈,最近还好吗?要好好照顾身体啊……”“都好着呢,你们俩也多注意身体。”5月的一天,忙碌了一天的达瓦卓嘎拨通了东国玺父母的电话。虽然和东国玺结婚以来只回青海看过一次公公和婆婆,但达瓦卓嘎一直惦记着他们,每周都要打三、四次电话。

  达瓦卓嘎的丈夫东国玺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汉族人。青藏铁路通车后,东国玺来到山南市洛扎县打工。在这里,东国玺认识了在同一个工地打工的达瓦卓嘎。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东国玺喜欢上达瓦卓嘎的热情善良,达瓦卓嘎喜欢上了东国玺的踏实勤奋,两个年轻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婚后,为了融入当地,照顾家人,在达瓦卓嘎的帮助下,东国玺学会了藏语。语言通了,生活习惯了,日子越过越融洽。

  孩子出生后,东国玺把户口从青海迁到洛扎县,成了一名洛扎人。“我以前是青海人,现在是洛扎人”,东国玺说,“家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乡。”

  吉堆社区村民对这个外来的女婿也是很喜欢。“村里谁家有事,都爱找他帮忙。村里组织村民外出打工时,也会优先安排我们俩”,达瓦卓嘎笑着说。

  采访时,夫妻俩抱着孩子坐在一起接受采访。瓜果、糕点、糖果……摆满了茶几,庭院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洛扎县,东国玺和达瓦卓嘎相亲相爱,恩爱如初的故事家喻户晓。现在,像东国玺和达瓦卓嘎的民族通婚家庭县里共有120对。

  学普通话 搭“连心桥”

  一次和施工队打交道的经历,让久美次旺意识到让村民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海拔4350米的杰罗布村位于中不边境,每年11月到次年四月,都处于大雪封山状态。2018底年,参加工作仅三年的久美次旺,主动申请到拉郊乡杰罗布村担任第一书记。

  一次,在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时,村民向他反映村底边搬迁项目施工队工人缺少御寒的衣物。村民看在眼里,但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不好提供帮助;工人们也不好意思开口寻求帮助,因此,施工队里生病感冒的人多了起来。

  了解情况后,久美次旺马上召开村委会,一是号召村民给工人借御寒衣物,二是通过这件事宣传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一说学普通话,村民们举双手赞成。尽管地处边境,交通闭塞,但村民们渴望能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学会普通话,走遍中国也不怕”,村民次仁罗布笑着说。

  看到村民学普通话的热情这么高,久美次旺采取“普通话+藏语”模式,为村干部和村民开设“双语”学习班。他先用普通话朗读一些生活常用语,然后用藏语进行解说,再让村民一字一句跟读。

  为了提升普通话学习的实际应用水平,只要有空,久美次旺就带着村民找工人聊天。从开始的不会说到能说一点,渐渐地,村民们学习普通话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学好普通话,才能见新世面。”村委会副主任达娃央宗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她为了学好普通话,还和施工队的工人江姐成了朋友。

  久美次旺结束驻村工作时,村民大多已经掌握生活常用语,能用普通话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工人也能听懂一些藏语了。

  语言慢慢相通,彼此的心越来越近了,交流也多了起来。去年国庆,村里组织村民举行升国旗仪式。得知消息的工人全部自发来到村委会大院参加升国旗仪式。

  一个约定见情谊

  从1993年起就一直在洛扎县中学工作的索朗达瓦现在是校党委书记。他对学校的历史如数家珍,但让他感到最自豪地各族老师团结一心,倾心边疆教育事业的初心不变。

  洛扎县中学现有53名教师中,有12位汉族老师和一位土家族老师。2011年,为宣传民族团结,学校组织成立了校文艺演出队,利用寒假时间到洛扎县下辖乡镇演出。文艺队将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内容融入相声、小品、歌舞中的演出形式,受到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由于演出时间都是在每年的寒假期间,考虑到汉族和土家族老师离家远,索朗达瓦和学校副书记阿旺年扎主动承担起带队下乡演出的任务。索朗达瓦说,“让这些同志利用寒假时间安安心心回家探亲,已经成为藏族老师的一个约定”。

  2003年,关甜大学毕业后来到洛扎,到洛扎县中学任教。语言不通、饮食与气候不适应,这并没有让关甜心生退意,“学校友好的氛围和藏族师生的淳朴善良,让我的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我要在这里扎下根来。”

  有一天,关甜胆结石发作,腹痛难忍,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幸好达珍和边珍两位藏族老师前来串门,发现关甜的脸色不对,执意要送她去医院。关甜婉拒后,达珍和边珍一个上街买菜,一个在家熬稀饭,一直照顾到她的病情好转。

  “这件事,还是我刚到学校是发生的”,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关甜谈起这事,还是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很感动,但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动,只好在教学中体现了。”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洛扎县,这样的民族团结故事还有很多。从家庭到社区,从学校都寺庙,从乡镇到机关,洛扎县的各个角落随处都有各民族相亲相爱如一家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故事在发生,一首和谐、发展、繁荣、奋进的团结乐章在洛扎大地全面奏响。

(责编:次仁罗布、吴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