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 西藏治理沙化土地12.4万公顷

2020年06月18日10:44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五年来 我区治理沙化土地12.4万公顷

  图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据自治区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区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阿里、那曲和日喀则;各类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拉萨、山南、阿里、日喀则,面积较前期减少3.5万公顷,年均减少面积0.7万公顷;监测期内沙化土地整体好转的趋势继续得到保持,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尤其是“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沙化持续好转趋势明显。记者 李海霞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据自治区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区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阿里、那曲和日喀则;各类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拉萨、山南、阿里、日喀则,面积较前期减少3.5万公顷,年均减少面积0.7万公顷;监测期内沙化土地整体好转的趋势继续得到保持,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尤其是“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沙化持续好转趋势明显。记者 李海霞

  监测期内土地沙化趋势整体好转

  我区地处青藏高原,受地形地貌和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具有类型全、海拔高、气温低等特点,治理难度大。据自治区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各类沙化土地面积2158.36万公顷,较前期减少3.5万公顷,年均减少面积0.7万公顷,缩减速率为0.32‰,监测期内土地沙化整体好转的趋势继续得到保持,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我区‘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是以构建沙区绿色生态屏障为重点,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深化改革,着力推进防沙治沙。”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2020年,我区要完成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是13.6万公顷。到目前,通过封沙育林、草方格固沙等措施,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4万公顷。此外,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和因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4处,封禁保护面积45万公顷。”

  累计安排专项资金6450万元

  为加大沙区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通过科学编制防沙治沙规划,将我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防沙治沙工程作为生态修复和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纳入《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规划》。

  在防沙治沙规划编制、效益监测、督促检查、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2016年以来,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防沙治沙项目专项资金6450万元,并将防沙治沙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累计安排近400万元。

  “我们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制定《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将防沙治沙项目作为生态安全屏障规划的重要内容,发挥投资集中的优势,带动全区沙化土地治理。”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了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及自治区财政专项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项目,将工程造林、退耕还林等项目逐步向生态环境恶劣、土地沙化严重的区域布局,进一步形成合力,加快防沙治沙进程。”

  严控沙区水资源管理

  为加大沙区林草植被保护力度,我区实施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进行封禁保护;实施天然草地、重要湿地保护,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加强了灌木林的管护力度,并纳入了地方公益林管护范围,加大禁采管护力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沙区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

  “我们还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加强草原禁牧、禁垦管理,加快高原植被退化区域植被恢复力度,遏制沙化土地蔓延、扩展。”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施人工种草等措施,逐步改变个别地方经济收入主要以牧业为主的单一状况,实现由牛羊等家畜放养、散养向舍饲半舍饲、‘公司+农户’规模养殖的逐步转变,加快了植被和沙化土地的修复速度。”

  水是生命之源,我区还通过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三条红线”,严控沙区水资源管理。通过制定节水措施,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技术,推进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还以拉萨市为试点,开展地下水管理区划分工作,探索开展地下水“一区一策”管理模式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城区施工降排水的管理力度。

(责编:郝洁、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