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疫情防控“守门人”

晓勇

2020年04月26日10: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原标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主任医师次仁顿珠: 高原疫情防控“守门人”

  4月22日,拉萨前往贡嘎机场高速路两侧山脉积雪未化,高原初春乍暖还寒。上午9时,拉萨贡嘎机场进站一楼大厅,又一波到站的旅客乘电梯而下,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就绪,引导旅客从红外线热成像测温仪前一一通过。

  次仁顿珠站在通道一侧,目光紧盯测温仪上的温度提示,不时引导旅客有序走过通道。他个头不高,身材微胖,话音里带着浓重的阿里地方口音。

  作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委派的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场新冠肺炎监测组专家之一,这位年近花甲的西藏流行病学主任医师,从1月29日至今,就一直坚守在这里。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的蔓延,1月29日,58岁的次仁顿珠再次听从上级安排,以一名老党员、老专家的身份,进驻拉萨空港新区机场,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在机场蹲点开展了机场医务人员技术培训、入港旅客体温检测、发热旅客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场所消毒、食堂用餐卫生管理等工作。他还带队对自治区重点项目,贡嘎机场三号航站楼复工前的筹备工作和疫情防控做指导。

  次仁顿珠说:“我这辈子就是与细菌、病毒打交道。我被派驻这里快一百天了,感觉责任重大,毕竟这里是‘外防输入’的一个重要关口,必须守护好这里。因为守护好这里,就是守护西藏人民的健康与幸福。”

  次仁顿珠,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主任医师,曾任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1962年9月,次仁顿珠出生在阿里地区噶尔县。14岁时,在党和政府安排下,他有幸前往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大学前身)预科就读。从此,他的人生走上了与父辈不同的道路。

  从1976年至1984年,次仁顿珠在陕西咸阳读书8年,喜欢体育运动的他,早就立志报考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但却被青海医学院医学系全国首届鼠疫防治本科班录取。

  后来,他才得知,这个班是当年国家卫生部委托青海医学院从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招收生源,而他是当年这个班唯一一位来自西藏的藏族学生。

  经过4年的系统学习,次仁顿珠于1988年8月毕业,被分配至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即现在的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所,从事鼠疫防治工作。

  此后的30余年里,次仁顿珠便与鼠疫过了一辈子的“招”。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参加工作第三天起,他就奔赴西藏农牧区疾病预防控制第一线。

  一直以来,地方病防治和传染病控制工作是西藏一项最深入基层,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更是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难点。30多年来,次仁顿珠就在这一领域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了疫情,次仁顿珠总是那个不分昼夜到达的人。至今,他已跑遍全区7个地市的70余个县、100多个乡镇。

  “数不清在多少个村落蹲点驻扎过。”次仁顿珠记得,1989年,他随同事来到拉萨市尼木县搞鼠疫监测,整整3个月之后才回到拉萨,来不及休息,第二天又出发,连续坐好几天长途车,赶赴阿里普兰县,再次投入到鼠疫防治工作第一线。

  “那时候,开展鼠疫监测工作条件非常有限。我们骑马来到普兰县霍尔乡的一个山沟里,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住帐篷,用纸盒当试管架,拿炭灰当保温箱。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条件里做血清实验,首次判定了阿里人间鼠疫疫情,得到了准确的实验依据,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做出了最大努力。”次仁顿珠回忆说。

  在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轻一辈人看来,无论是鼠疫、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还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次仁顿珠都冲在前面。鼠疫检验、监测、调查和防治工作是他的专业强项。可以说,次仁顿珠是新西藏疾病预防控制领域当之无愧的“元老”。

  30多年来,次仁顿珠与同事一起参与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60多起,培养带教传染病控制专业人员100多名。现在,这些年轻一辈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并且成为西藏鼠防专业队伍骨干。

  30多年来,次仁顿珠与同事们一道探索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鼠疫调查、监测、检验和防治工作之路,打破过去全国统一的,不分疫源地实际情况的监测、调查、防治工作方案,受到国家鼠疫专家组认可。这一经验在旱獭鼠疫疫源地易流行省份得到推广。

  30多年来,次仁顿珠撰写出20多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专业刊物上,并被收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史册。他先后获得过“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长期战斗在地方病战线的荣誉牌”和“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以及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责编:廉梦歌、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