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图书馆了解到,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已完成167函24441叶,数据总量为5.94TB的“古籍数字化元数据编目著录”工作。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古籍部主任尼夏说:“这项工作的完成不但为‘首批馆藏珍贵古籍文献数字化’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下一步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宣传周期间,陆续在网上发布,为实现云阅读活动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自治区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数字化项目是我区第一个将藏文古籍文献实现真正意义数字化的项目。“古籍数字化元数据编目著录”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掌握渊博的古籍知识,采集录入每一部古籍的作者姓名、生平、书名、版本、叶数、成书年代、内容提要、病害情况、板框尺寸、开本尺寸等20多项完整信息,并制作成综合信息表格,最终形成完整的数据库。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专家扎西达吉告诉记者:“因为部分古籍年代久远,存在残损、模糊、信息不全、文不对版等问题,所以遇到这些问题,我们会采取商榷研讨的方式,查阅大量历史、文学、宗教、艺术等相关资料,严谨论证,努力还原其‘身份’。”
过去一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还分别协同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管理处完成1256函和884函古籍文献普查登记;完成山南市、昌都市、拉萨市和罗布林卡共计3445函古籍文献普查数据的汇总、整理、录入;完成日喀则扎什伦布寺1188函古籍文献普查;完成532叶破损古籍文献修复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历史人物传记方面的古籍数字化元数据编目著录工作,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推进有关藏文文法、天文历算、藏医藏药、佛教文献等相关古籍的选题和元数据编目著录工作,使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利用进一步提速推进。”尼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