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内地西藏班毕业生为战“疫”筹集捐款的故事

 央金 格桑伦珠 郑璐 张一鸣

2020年02月15日14:18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湖北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孙老师,休息了吗?家里一切都安好不?”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的同学医疗物资够用吗?”

“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一条条暖心的问候和嘱咐,将内地西藏班毕业生的牵挂通过微信传递到了原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老师及当地毕业生的心坎上。

2月10日,荆州日报客户端一篇题为《感恩荆州,原沙市六中西藏班学子定向捐赠10万元支援疫情防控》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文章写道:据悉,原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西藏班98级(1)班校友丹增旺姆及其亲属所属公司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40万元用于防控疫情,其中10万元定向捐赠给沙市区慈善总会。

“你看,这个假小子是你。你看,这是学校最受欢迎的建筑,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看着照片上青涩的脸庞和熟悉的同学们,毕业于原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98级(1)班的丹增旺姆、次旺朗杰、扎西措姆和云旦朗杰,回想起了在母校、第二故乡原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上学时的点点滴滴,感慨良多。

“从孙伟老师那里得知了武汉、荆州的情况之后,我们原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98级(1)班全班36名同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回报母校培育之恩的行动中,全班共同向沙市捐款12万余元。能为母校做一点事儿我们心里感到特别踏实。”丹增旺姆和同学们感慨道。

丹增旺姆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湖北读的,她在湖北生活了9年。而她的初中班主任就是原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的孙伟老师。谈及在湖北的读书生活,丹增旺姆记忆犹新。作为内地西藏班学生,老师的悉心照顾,同学们的热情帮助,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是丹增旺姆及所有同学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我刚到原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读书时,有幸与沙市区一名老党员结对。作为普通工人家庭,叔叔阿姨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每次到学校看望我时,叔叔阿姨都会煮好牛肉带过来。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叔叔阿姨也很关心我的学习。我读的第一本名著,就是阿姨送给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丹增旺姆回忆说。

高中时,丹增旺姆考到了武汉第49中学,成为西藏班第一批插班生。与西藏班不同,49中学全校只有3名藏族同学。每到周末,同学和他们的家人每周轮流把丹增旺姆带回家,让她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如此深厚的情谊,毕业至今,丹增旺姆一直都与湖北的老师、同学有着联系,湖北在她心里早已是第二故乡。

疫情发生后,丹增旺姆马上联系了武汉的同学,得知缺乏医用物资,她赶紧到拉萨各大药店、网络平台购买了物资寄给了防疫一线的同学;得知一名同学刚生完孩子突然断了奶粉,丹增旺姆担心得整晚都没合眼。第二天,她与家人商量后,并与当地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她的丈夫决定以堆龙善财福利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名义向武汉和荆州定向捐助善款。到目前为止,所有善款已全部到位。

“还记得吗?第一次离家远行的迷茫;还记得吗?老师眼里默默的温情;还记得吗?教室里荡漾的朗朗书声……”这首《还记得吗》,描写的是内地西藏班学生求学的经历,内地西藏班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所以,当疫情发生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为这些朋友积极奔走,筹集捐款,尽自己的一份力。

(责编:廉梦歌、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