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西藏卫健委尽锐出击显成效

2020年02月11日16:59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人民网拉萨2月11日电(记者 鲜敢、徐驭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西藏自治区卫健委精锐出击,组织全区2万多名卫生健康工作者、1万多名村医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区医务人员“零感染”,目前确诊病例1例,连续12天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

 

    图为2月6日,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王云亭召集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专家和学者,安排部署藏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学研究工作。

抓布署,盯紧“四个环节”,有效发挥指挥调度作用。这“四个环节”是:科学研判形势;加强监督指导;广泛宣传动员;提升检测能力。

据介绍,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多次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对疫情防控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到尽早制定政策、尽早建立机构、尽早采取措施。自1月16日起,陆续印发《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关于转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诊疗和防控等方案的通知》《西藏自治区家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等5个预防指南》《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等20多个政策文件,规范疫情防控体制机制。1月18日组建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提供人才技术支撑。1月20日建立了零报告、日报告制度,要求定点发热门诊单独设立发热门诊诊断室、检验室、隔离室,做好首例确诊病例发现、报告、分诊、救治工作。1月23日确定13家定点发热门诊和8家定点救治医院,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准确预判、科学应对为规范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布署加强全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工作,发挥实验室检测工作在病例排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保障病例诊断及时准确。1月25日至2月7日,分别组织专家组前往市(地),现场评估实验室运行管理和检验检测工作情况,指导推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病原检测。截至2月7日,包括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已有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联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那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启动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图为琼结县卫生服务中心在县人民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演练。

       抓源头,把好“三个关口”,严格管控传染源。

把好筛查关。制定发布机场、火车站进藏人员排查流程图,医疗机构发热病例排查流程图、疫区返藏人员村(居)管理流程图,规范筛查程序,严格筛查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救治。外防输入,近千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奔赴机场、火车站、陆路检查站24小时轮班值守,特别在那曲-格尔木段检查站由一名委领导带队长期坚守,对进藏人员耐心测体温、详细询问旅居史、认真记录基本信息。内防扩散,设立13家定点发热门诊,对体温高于37.3℃的患者认真筛查甄别。目前共筛查进藏人员11万余人次,发热门诊共筛查2700余人次。

把好隔离关。坚持全面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分类开展隔离观察。体温正常的有固定单位或住所的返藏人员,由所在单位、村(居)负责追踪管理,监督居家隔离;体温正常的区外进藏人员,由工作人员劝返或在指定地点隔离;体温高于37.3℃的进藏人员,由专用车辆送至定点发热门诊排查,进行医学观察。目前,全区累计定点隔离17542人,居家隔离95596人,医院留观548人。

把好救治关。制定《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藏医药工作方案》,规范防控救治流程,为医疗机构提供救治指南。自治区确定8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的调配管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全区首例确诊病例判定后,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先后4次邀请北京、上海和自治区医疗专家联合开展会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全力救治。救治战场上,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冲锋在前,加班加点开展一线工作,有的医务人员连续6天没有合眼;为节省物资,医务人员连续24个小时穿着厚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为患者检查治疗,照顾患者生活起居,为患者购买洗漱用品等物资,给患者聊天、拉家常,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在多方努力下,目前我区首例确诊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图为拉萨市八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对辖区内7户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检测体温。

抓关键,落实“三项举措”,坚决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环境保洁消毒。组织防控人员对机场、火车站、超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毒消杀工作8000余次;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营造良好卫生环境,消除病毒滋生隐患。

规范诊疗管理。科学规划定点发热门诊,设立单独的就诊区、检验区、隔离区,开展分类就诊、分类筛查、分类处置,防止患者交叉感染。严格按照规章和流程处理医用垃圾,选派专人负责,规范运输管理,及时安全处置。自治区人民医院按照“样板”标准,仅用12小时就在雪域高原建成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发热门诊,设立单独的诊断室、检验室、采血室和8个隔离室,建有影像检查专用通道,设置留观床、检查床12张,配备18名医护人员投入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轮岗值守。自治区藏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都重新规划建设了规范化发热门诊。

推进智慧医疗。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介,开展自助挂号、自助收费、热线咨询等服务,减少病人在医院逗留时间。自治区医疗专家“隔空把脉”指导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对一名患者进行会诊,排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消除群众恐慌情绪。

安多县岗尼乡卫生院工作人员深入牧户、茶馆、商店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

抓协同,实施“五级联动”,全面保护易感人群。动员区、地(市)、县(区)、乡(镇)、村(居)五级卫生健康工作力量,联动发力,形成防控工作合力。

齐抓宣传教育。向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发放藏汉双语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宣传折页,普及防控知识,实现全人群覆盖。发布《致来藏返藏人员的一封信》,为疫情防控提供指南。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24小时咨询热线,为群众答疑解惑,已受理群众来电600余个。目前,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中形成了“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少聚会”的防控共识和行动自觉。

共推网格化管控。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关停寺庙、景点、甜茶馆、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动员发挥巡回诊疗医疗队、驻村驻寺工作队、巡便民服务站、村居“两委”“双联户”、综治网格员作用,实施网格化管理,引导群众少出门、少聚集。

同强规范化防护。向五级医务人员开展防护、筛查、隔离、检测、救治等方面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服务水平,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医务人员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截止目前,已培训疾控专业技术人员10709人次,医疗专业技术人员3万余人次。

(责编:旦增卓色、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