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昌连起幸福路

——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这半年

欧帆

2020年01月21日11:07  来源:中国西藏网
 
原标题:津昌连起幸福路

  横跨3000余公里,爬升3500多米海拔,从渤海之畔的天津到藏东明珠西藏自治区昌都,两地相隔千里,却又紧密相连。

  自1994年开始,按照中央部署,天津开始对口支援昌都,先后有九批共700多名天津援藏干部来到昌都发挥了作用,作出了贡献。2019年7月,第九批天津援藏工作队122名干部人才肩负天津人民重托,从渤海之滨来到雪域高原,在昌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援藏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近日,天津援藏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领队,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杨灏,向记者介绍了天津市援藏工作开展情况。

  昌都需求+天津优势,多措并举打通致富路

  入夜后,昌都市的茶马广场上人来人往,街灯、霓虹灯、商铺透出的灯光一同将昌都的夜晚点亮。走在如今的昌都市区,各式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如今昌都人的生活已发生了巨大改变。昌都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离不开经济上所取得的巨大飞跃。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工作。“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对口援助工作的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天津市来领任务,是来更高质量推动对口援藏工作,同时也确定针对昌都在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以及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第九批天津援藏工作队通过半年的努力,目前已经逐渐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在2019年的计划里,天津对口援助西藏是20个项目,目前已经100%开工,100%资金到位,竣工验收合格率也都达到了100%,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认可。”杨灏介绍,在完成好计划内项目的同时,天津市援藏工作队还针对于昌都的需要和天津的优势,额外拿出资金,通过产业援藏、消费援藏、智力援藏,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外项目。例如支持昌都市建设第二职业学校、阿旺绵羊胚胎中心等,这些计划外项目也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产业是支撑一个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昌都市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把产业兴旺放在了首位。

  针对西藏自治区提出的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业要求,以及昌都市确定的七大产业方向,天津市援藏工作队充分发挥天津在市场资源以及企业资源上的优势,积极引导天津企业来昌都发展。同时,天津市出台了对口援助产业帮扶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天津企业来到昌都投资兴业,可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2019年,通过援藏工作队与当地部门的共同努力,新引进22家企业,为今后昌都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与此同时,天津市援藏工作队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加大了消费扶贫的工作力度。通过在天津市开辟扶贫商品绿色通道,加大在天津机关、学校、事业单位以及社区中推广和销售西藏自治区特色农牧产品的力度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了昌都特色产品的品牌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带动广大农牧民就业增收。

  在谈到消费扶贫时,杨灏向记者打起了“广告”:“比如说我们对口支援的昌都市江达县有一款名叫‘雪岩泉’的天然饮用水。它的水源地环境非常好,经过专业检测,蕴含着丰富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然而由于市场拓展还不够,它的知名度、美誉度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一个好产品,我们希望能够把它打造成消费扶贫的主力商品。于是我们就找到了天津市食品集团,与其旗下的王朝品牌共同打造了一款王朝雪岩泉天然饮用水。”借助着王朝的品牌优势和天津食品集团的销售渠道,目前在天津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销售了几百万产值的雪岩泉水。“特别是在2019年12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五届光华龙腾奖颁奖典礼上,把王朝雪岩泉作为了整个大会的指定用水,得到了参会各界的好评,极大地拓展了我们雪岩泉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促进文化交融,加速津昌交流路

  促进与当地群众和各界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合作,加强民族团结,更好地凝聚人心,也是天津市援藏工作队的工作重点。

  图为天津援藏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杨灏在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昌都展区 图片来源:昌都市委宣传部

  2019年9月,在文化和旅游部与天津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特别设置了昌都展区,把昌都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充满魅力的风土人情带到了天津。博览会还将昌都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带到了天津,同时邀请了天津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大家聚集一堂,对如何创作出更多顺应新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民族融合的好作品展开了良好交流。“比如天津泥人张与昌都的造像技艺、天津的地毯编织工艺与藏毯的创意,包括天津的中药老字号达仁堂与昌都的藏药企业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我们觉得两地在文化与文创方面上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和推介,让天津的老百姓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昌都,能够有更大的动力来支持昌都的发展,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昌都的各族群众结亲戚、交朋友。”杨灏向记者介绍。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天津援藏工作队还将继续把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重心,加强两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深化经常性的文化交流,促进天津和昌都两地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群众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和一系列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深津昌两地各族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一家亲,让民族友谊之花绽放光彩。

  援藏干部与当地百姓结亲家,沟通两地人民连心路

  当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随着援藏工作队工作的扎实推进,大家与当地百姓之间已经不仅仅是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而是逐渐建立起了如同亲人一般的亲密关系。

  早在2018年,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到昌都调研对口支援工作时,曾经来到昌都市卡若区天津新村的异地扶贫搬迁点。有一位贫困户叫西绕永青,李鸿忠到他们家看望之后,主动提出要与他们家结成亲戚。去年年底,李鸿忠书记邀请他们一家到天津做客,看天津的城市发展、体验天津的风土人情,同时也“看望亲戚”。2019年7月,李鸿忠再次来到昌都,又看望了他的“亲戚”,还带来了礼物,小孙女把在学校得到的奖状献给了爷爷。

  在李鸿忠的带领下,现在天津很多干部都已经与昌都市的贫困户开展结亲活动,第九批所有援藏干部已经全部结亲。结亲后可以深入了解各家各户的家庭状况和发展需求,更好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天津市委高度重视此次援藏干部的选拔。针对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天津市从各相关部门、各区县总共选拔了107名援藏干部,加上援藏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中的15名教师,目前共有122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到昌都。第九批援藏人员里既有从第八批延续下来的,也有很多是第一次进藏的;既包括党政干部,也包括医疗和教育组团式来支援昌都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将会把天津发展过程中所积攒的经验、技术以及创新模式带到昌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融合,为昌都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我们这一批援藏干部中有个小伙子,这次任职贡觉县扶贫办副主任,非常年轻,但是他的担子很重。他到了贡觉县之后,首先克服了对当地环境不适应、因海拔高而身体状态不佳的困难,立即投入到贫困县摸底和排查相关工作中,用了不到3个月自己走遍了149个贫困村,而且都是深入到农牧民家里去充分了解脱贫攻坚的难点问题,得到了贡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同志的认可。”在谈到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成员时,杨灏如数家珍地介绍到:“再比如说我们有对口支援的实验小学,15名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帮助学校实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升。在其他学校援藏的10位老师也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班里孩子们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老师们对孩子们都非常用心,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们补课。特别是将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但在学业上帮助他们提高,而且在他们家庭生活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帮助。”

  图为天津援藏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杨灏为昌都市藏医院“三级甲等民族医院”创建揭牌 图片来源:昌都市委宣传部

  除此以外,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以来,天津市以对口支援的昌都市藏医院等级创建为抓手,派出临床和医技骨干力量进行帮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昌都市藏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与此同时,天津市派出的15名医生也在关键科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援藏医生李月光主任成功地为一名农牧民摘除了重达6公斤的巨型肿瘤,得到了当地医生以及患者的高度评价;许奎斌医生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10个小时之后,由于昌都血库告急,这名患者又急需输血,他下了手术台就上输血台,按照在高原一次最多献血300毫升的量,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患者,保证了患者在术后能够得到良好、及时的康复治疗。

  杨灏感慨,时间一晃,来到昌都已经半年多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还有很多,所以大家在认真思考未来3年应该怎么做。按照西藏自治区的要求,目前已经制定了3年援藏计划。未来,将按照中央要求,体现天津优势,解决好昌都需求,将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凝聚人心,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学习、发扬“老西藏精神”,进一步提高融入昌都、服务昌都、献身昌都的决心,为昌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旦增卓色、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