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拉萨1月10日电(吴雨仁)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两会”上获悉,2019年,西藏非遗传承保护持续加强,贝叶经保护利用、布达拉宫古籍文献项目有效实施,新增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全区已达到70处。
据了解,入选的单位中,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五大类别,呈现出近现代文物比例大幅增加、古建筑类型更为丰富、古遗址古墓葬含金量高等特点。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郝洁 摄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藏文物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治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说,与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西藏基层文物保护管理事业单位严重短缺。对此,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
针对西藏基层文物专业人才的组成与培养问题,他建议,尽量选择从文物考古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让基层文物工作者更多地参与到区内外专家主持的文物考古工作中,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为:申扎县尼阿底遗址、洛扎县杰顿珠宗遗址;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洛扎县曲西碉楼群、康马县乃宁曲德寺和艾旺寺、贡觉县达律王府;拉萨市城关区查拉路甫石窑、察雅县仁达摩崖造像、芒康县囊巴朗则石雕、岗巴县乃甲切木石窑、昂仁县林恩摩崖石刻;亚东县亚东海关遗址、昌都市卡若区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拉萨市城关区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