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西藏軍地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紀實:黨旗輝映雪海雲天

晏良 伍海峰
2022年03月25日10:11 |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小字號

  雪山輝映,藍天見証。

  旭日東升,溫暖的陽光給蒼翠濕潤的大地鍍上了一層絢麗的金箔,鮮紅的黨旗映紅了珠峰腳下的村落,西藏軍地黨員代表集結在鐮刀與斧頭交叉的光輝旗幟下,重溫庄嚴時刻。大家跟著領誓人自豪地說出心中的誓言:“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

  誓言字字滾燙,初心閃耀其中。這庄嚴的承諾,像火炬一樣燃燒了70個年頭,接力一個又一個征程。西藏軍區自成立以來,西藏軍地黨組織堅持黨建帶共建、互幫促互融,一代代駐藏部隊官兵扎根高原、忠誠奉獻,和各族干部群眾一道共同譜寫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生動篇章。

  共產黨最好,解放軍最親

  閑暇時,家住西藏山南市乃東區克鬆社區的多多老人,喜歡到社區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陳列館裡轉一轉。凝視著“苦難歲月”“喜獲新生”“幸福之路”3個展示板塊中的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讓已有56年黨齡的多多老人想起了舊西藏的苦、品味著新西藏的甜。

  多多出身農奴家庭,自記事起就掙扎在生死邊緣,“在庄園主眼裡,我們就是牲口,白天有干不完的活,晚上忍著飢寒睡在牛圈裡,稍有不慎就被毒打”。

  經歷過苦難的人最恨壓迫的痛、黑暗的苦,也最懂共產黨的好、解放軍的親。

  “金珠瑪米來了,砸碎了我們的鐐銬,給我們衣服和食物,讓我們獲得了新生!”多多感慨,在短短的時間裡,西藏便“換了人間”。

  1959年,西藏掀起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黑暗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度。當選克鬆村第一任農協會主任的尼瑪次仁回憶,1959年6月6日,克鬆村302名衣衫襤褸的農奴第一次高高地舉起了手,行使他們翻身做主人的權利,選出了西藏第一個農民協會籌委會,村民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屋、牛羊、土地和生產工具,開始了美好的新生活。

  和平解放西藏的征程,也是高原各族群眾認識黨、了解黨、擁護黨的過程。許多像多多、尼瑪次仁一樣的翻身農奴,把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成畢生願望。

  1959年12月,解放軍和工作組在克鬆村組織成立了西藏第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尼瑪次仁等5位村民成為首批黨員。從此,克鬆村群眾在黨組織的帶領下,信心滿懷地投入到生產建設中,種田地、修水渠、辦夜校……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2020年,克鬆社區經濟總收入達4260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308元,成為西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樣板之一。

  截至目前,西藏共有基層黨組織2.2萬個,黨員42.6萬余名(其中農牧民黨員20.2萬余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成為各族群眾最信賴的知心人、發展穩定的帶頭人。

  “一對好支部”,致富主心骨

  西藏的山,不全是風景。

  林芝市察隅縣塔林村地處邊境,群山環繞,村裡道路、通信和醫療設施落后,曾是察隅縣經濟發展的落后村。當地群眾苦於干事創業缺少主心骨,脫貧致富的路走得格外艱難。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18年,昌都軍分區某邊防團與察隅縣建立幫扶關系。經過聯合調研,軍地一致決定把建強黨的基層組織作為幫扶貧困村的突破口。該團按照“一連幫一村”模式,選派14名邊防連黨支部書記擔任幫扶村黨支部的“幫建書記”,共建“一對好支部”。“幫建書記”定期走村串戶問民情,幫助村民分析致富形勢,研究致富思路。

  塔林村是邊防團的幫扶村之一。在該邊防團持續幫扶下,如今,塔林村舊貌換新顏,新的藏式小樓錯落有致、硬化道路直通家門、村醫療室和活動中心配備齊全……村黨支部書記次登扎西介紹,前不久村裡舉辦經驗交流會,周邊村的黨員干部紛紛趕來學習取經。

  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遠,黨的光輝始終照耀著雪域高原的每一個角落。

  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浪花歌唱魚水情深。軍地黨組織攜手富民興邊,發展織布工坊、蔬果種植等幫扶產業,幫助搬遷群眾住得下、能致富。

  在山南邊境,山谷回響愛民新曲。2019年,扎西羅布一家搬遷到隆子縣玉麥村。在某邊防連黨支部的幫扶下,扎西羅布開起了特色民宿,家庭年增收5萬余元。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近年來,西藏軍區各部隊先后與130個貧困村實現結對幫扶,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助力邦仲村、瓊林村等跨入西藏邊境小康示范村行列,為駐地群眾筑起了幸福路。

  同升一面旗,共守一個家

  西藏地域廣袤,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裡。生活在邊境地區的各族群眾,守望著家園,也守衛著邊疆。

  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境域面積3644平方公裡。

  “粗粗的胳膊長長的腿,跨過千山和萬水。”玉麥鄉黨委書記達娃,形象地描述著過去幾十年裡玉麥人在艱苦環境中守邊巡防的場景。如今,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分別與某邊防團、營、連開展黨組織共建,建立了三級信息共享、定期匯研、聯合巡邏機制,開創了軍地合力治邊的新局面。

  根據西藏邊防線長、險的特點,西藏軍地黨組織攥指成拳,打造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強邊固防格局,組建5支高原民兵應急應戰新質隊伍,探索建立4級應急響應機制,不斷壯大高原守邊固防力量,筑牢鋼鐵邊境線。

  春節前夕,林芝市米林縣瓊林村村民代表來駐軍部隊慰問。近年來,瓊林村黨支部與駐軍部隊積極開展“共學黨的理論固信仰信念、共建基層組織固一線堡壘、共促民生改善固脫貧成果、共樹文明新風固民族團結、共守神聖國土固邊境安寧”的“五共五固”結對共建活動,對全村32個巡邊放牧路上的小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將黨員分組編入4個黨小組,推進黨的旗幟、陣地、活動、服務“四個前移”。軍地黨支部還簽訂共建協議,開展“同升一面旗,共守一個家”等主題黨日活動,推動黨建資源共享、軍地黨員互動,引導村民自覺愛黨愛國愛邊。

  如今,“五共五固”結對共建活動正成為雪域高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促進軍地基層黨組織共建邊境一線的“橋頭堡”,為鍛造和培養民族團結工作隊和群眾致富帶頭人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條件。

(責編:次仁羅布、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