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推動暖心惠警工作再上新台階

圖為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工會看望慰問受傷民警。本報記者 趙文慧 攝
一年來,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始終將暖心惠警工作作為黨委工程、主官工程,以“做好從優待警這篇大文章”為目標,在民警安心安身安業上下狠功夫,辦好了民警“期盼事”,解決了民警“煩心事”,回應了民警“關心事”,真正讓暖心惠警工作暖在關鍵時、暖在細微處、暖在民警心中,工作取得喜人效果。
黨委統攬、高位謀劃,擘畫民警心願“藍圖”。在工作理念上,該支隊黨委著眼維護民警切身利益、解決現實困難訴求、提升職業榮譽感,緊貼轉改實際,豎起“一陣子”到“一輩子”的惠警導向。把廣大民警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暖心惠警工作奮斗目標,甘當“暖心管家”,做實做精暖警惠警系列工作,實現“應急式解難”向“常態化送暖”轉型升級。在工作機制上,打好“施暖警之策、解民警之困、惠民警之需”系列組合拳,辦好辦實暖警心、穩警心、聚警心、惠警心的大事要事,督促各級切實做到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職於行,確保工作高起點謀劃、高標准推進、高效率落實。在工作落實上,從解決民警最關注、最需要、最受益的問題入手,常態化開展“下基層、廣調研、掌情況、解困難”活動,分層分類查找民警工作生活的難點、痛點、困點,實現機關與基層的“零距離”,切實為暖心惠警工作提供第一手翔實數據,增強民警的職業認同感、事業成就感和生活幸福感。
集警之智、用心用情,辦好民警“期盼事”。一是發放“軍餉”穩定“軍心”。嚴格按照上級關於轉改過渡期工資政策標准及要求,按時開展工資調整核定工作。制定《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補貼發放實施細則》《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值勤崗位津貼發放實施細則》《關於進一步規范“兩貼”發放相關工作的意見》3項制度,扎實開展“兩貼”和機要、指揮中心值班補貼核發工作,讓真真實實干事、默默無聞堅守崗位的民警同志得到應有回報。二是節日慰問溫暖警心。充分認清“民警既是工作主體,更是關愛對象”的人本理念,堅持“四個到位”,即慰問到位、幫扶到位、解困到位、關愛到位,利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等重大節點,由該支隊黨委成員帶隊分赴基層,向長期堅守在防疫一線、邊境維穩的英模、優秀民警、困難民警等送去組織的關心,把溫暖送到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廣泛開展送溫暖活動,讓各級黨委暖心惠警舉措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三是民警休養舒緩壓力。根據總站休養工作整體安排部署,該支隊黨委緊密結合疫情防控、邊境維穩及任務形勢等實際,科學謀劃、統籌安排,按照傾斜基層一線、突出工作表現、優先長期堅守的原則,遴選95名優秀基層民警,分13批次前往三江、廈門等6地進行休養。特別是今年創新推出的親子夏令營主題休養,該支隊8個戍邊民警家庭在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與子女相聚相伴,實現了家庭團圓、享受了親子時光,有力傳達了組織關心關懷,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民警干事創業熱情。四是家屬就業幫扶助力團圓。該支隊黨委堅持用真心留住家屬、用工作吸引家屬、用團圓打動家屬的原則,積極回應廣大民警夫妻團聚這一期盼,主動作為破解兩地分居這一難題。對該支隊107名家屬失業情況做到了“四掌握”,對30名民警家屬進行了就業意向登記,同時根據總站工作部署,為其逐一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崗位信息推送及1個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的“131”精細化幫扶,為實現夫妻團圓、穩定家庭大后方助力。
精准幫扶、因人施策,解決民警“煩心事”。一是傷殘民警撫恤關系轉接地方實現階段性突破。該支隊政治處主動對接地方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積極推動傷殘人員証件換領和撫恤關系轉移工作。工作中堅持服務至上,及時向傷殘民警梳理傳遞有效信息,努力做到讓民警“隻跑一趟、一次辦好”,支隊7名傷殘民警中,4人已完成撫恤關系轉移及証件換領,2人已完成材料審核待辦証機關系統正常運行后即可出証,1人已按照地方事務部門完成相關材料的補遞正進行最終審核。二是民警傷殘評定探索性開展。年內,該支隊2名民警先后因公致殘,給民警本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些不便,形成心理負擔,甚至因此過多顧慮個人形象、交友、婚戀及前途事業等問題,產生自我否定、自暴自棄的不良連鎖反應。該支隊黨委立足當前轉改實際,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積極對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人社局等相關單位,廣泛爭取政策支持,本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不達目的絕不收兵”的毅力,探索性開展因公傷殘民警傷殘評定系列工作。目前,該支隊政治處與相關民警通力協作,評定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三是單身民警婚戀服務取得階躍式進展。立足當前單身民警近600人這一實際,該支隊黨委遵循“筑巢引鳳棲、固巢安警心”的工作思路,建立“機制+平台+活動+服務”的“四位一體”幫扶機制,動態完善支隊《單身民警信息庫》,按需制定幫扶計劃。年內成功舉辦“牽手邊關·共守國門”主題聯誼活動,成功牽手28對,36對男女青年互換聯系方式,傳遞了組織的關心厚愛,搭起了交友平台,增強了民警的職業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為構建合力互助、資源共享的立體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礎,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認可。四是親屬就醫和子女入學得以紓困解難。在親屬就醫方面,該支隊以總站與四川華西醫院共建協作為平台,輻射帶動吉林、廣東、湖南等地,通過與兄弟總站建立互助機制,實現資源共享,累計為10余名民警家屬提供就醫便利。在子女入學方面,派員前往區外各省市,協調解決民警子女入學難題,用作為贏地位、贏支持,盡到了“家長”的責任義務,15名區內民警子女均成功實現就近擇優入學。
主動作為、急警所急,回應民警“關心事”。一是及時發放各類津補貼,釋放改革紅利。針對人員體量大、情況復雜這一實際,該支隊本著未雨綢繆、先行先試的工作思路,在上級正式下達通知文件前,提前謀劃部署,成立工作專班,對民警基本信息、家庭成員信息、休假情況等內容進行核對,廣泛開展政策宣講活動,及時傳達上級指示精神並答疑解惑,確保人人懂政策、事事有回音,為后期開展探親路費、取暖補貼等工作爭取了時間、贏得主動權。二是做好民警及家庭撫恤,獲得贊譽。以春節、元旦、清明節、七一建黨節、烈士紀念日等節點為契機,通過電話回訪、視頻連線等形式,逐一與英烈遺屬聯系,了解其思想、生活、工作等情況,第一時間送上慰問金,在醫療報銷、債務追回、保險轉接等方面提供援助,力所能及幫助解決家庭實際困難。對因公傷殘民警實行“精神鼓勵、經濟支援”幫扶機制,在引導民警正確看待傷殘現實、積極面對生活、堅守奉獻邊疆的同時,廣泛爭取各級經濟幫扶。三是剛性落實工資政策,樹立良好導向。立足轉改過渡期,單位民警思想活躍、心理壓力較大的實際,嚴格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對長期體系外治病、借調借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新招錄民警及辭退等情況進行工資規范調整,著重對61名新招錄民警工資套改系列工作予以高度關注,採取形式多樣、載體豐富的方式解讀和宣講各級暖心惠警利好政策,配套開展“金點子征集”“有問必答”等活動,堅持用“大道理”壓倒“小道理”、用“正能量”破除“私雜音”,確保廣大民警信賴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樹立了良好的工作導向。四是穩步推進保險續接,穩心定神。針對轉改以來,廣大民警對於所屬“五險兩金”出現“空檔期”予以高度關注的實際,該支隊及時派員參加總站舉辦的干部人事綜合業務培訓,數次前往市人社局、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部門,就“五險兩金”如何續接扣繳、基數如何確定等問題進行探索學習,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定期與隨機相結合的方式講解公務人員福利政策和待遇保障,正面回應民警所思所慮,輻射帶動民警調整狀態,不斷增強廣大民警戍邊建藏的信心決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