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西藏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鋪就美麗幸福路

王雨霏
2022年01月25日10:22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西藏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消除了困擾千年的絕對貧困。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通向鄉村,一個個產業落戶田野……雪域高原上的鄉村,迸發出巨大的發展活力,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面徐徐展開……

  百姓錢包鼓起來

  快過年了,生活在阿裡地區札達縣底雅鄉什布奇村的西繞江措盤算著上一年的收入,高興地合不攏嘴:“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不僅有賣牦牛和賣蘋果的收入,還有政府發放的草場補助和生態補償公益崗位補貼,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幸福了。”

  西繞江措的感慨並不是孤例,山南市洛扎縣拉郊鄉杰羅布村的村民們回首以前的生活,仍記憶猶新。

  洛扎是山南市最偏遠的一個縣區,而拉郊鄉杰羅布村位於洛扎縣的邊陲。盡管這裡交通不便、條件艱苦,但卻是邊疆群眾世代用心守衛、宣示主權的“精神高地”。為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鞏固祖國邊防,確保邊境地區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我區對邊境地區的行政村實行以住房改善、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富民產業、改善生態與人居環境為重要內容的小康村建設。2016年,杰羅布村被納入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兩年后,杰羅布邊境小康示范村建成。至此,杰羅布村由一個偏遠的牧民點“華麗變身”為邊境小康示范村,徹底告別了無水、無電、無通信、無房住的歷史。

  “十三五”期間,我區完成了1836個村庄的規劃。建成了225萬畝高標准農田,實施了167萬畝農機深鬆整地作業﹔新增14個國家級畜禽標准化養殖場﹔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覆蓋所有鄉鎮﹔改造戶用衛生廁所27萬間﹔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8萬公裡﹔基本實現了鄉鎮、建制村通客車,建制村通郵率100%。實現了從水桶到水管、從油燈到電燈、從土路到油路的跨越,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全面提升。

  城鄉建設美起來

  走在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扎西崗村的村道上,隨處可見各具特色的家庭旅館。這樣一個國際化的旅游小鎮,曾經卻是散落著的幾個村庄。2000年,扎西崗村的第一家家庭旅館正式營業,有8張床位﹔2006年,扎西崗村山上的林場遷移到了現在的東久溝裡,扎西崗村的經濟發展轉為以旅游業帶動為主﹔2013年4月,老魯朗小鎮逐步拆除,魯朗國際旅游小鎮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10月,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建成並開始試運營﹔2017年3月,正式運營。林海中的傳奇與再造,就此完成。

  從森林小徑,到林場裡的鋸木之聲,再到318國道上的石鍋雞小鎮,到如今的國際旅游小鎮,凝聚著美麗夢想的魯朗,面貌日新月異。改變就在我們的眼前,在綠道中,在庭院下,在人們的笑臉中……

  魯朗國際旅游小鎮的發展就是我區不斷推進城鎮建設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實施各類城鎮保障性住房23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及設施配套13萬套。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大幅增加,綠地率達35.3%。新增14個縣城供上暖氣,供暖面積1100萬平方米。建成79座供水廠,城市供水普及率提高9.8個百分點,城市管網全面建成。城鎮化率從27%增加到32%。以拉薩為中心、地區城市為節點、縣城為基礎、具有西藏特點的新型城鎮化在青藏高原穩步推進。

  文明鄉風育起來

  位於拉薩河下游北岸的曲水縣南木鄉江村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在群山碧水的懷抱中,顯得格外迷人。一排排藏式民居,猶如一幅幅舒展開來的美麗畫卷,江村文化室裡,窗明幾淨,設施齊全。

  走進村民瓊巴珠的農家小院,院子裡有新洗好正在晾晒的卡墊,桌上有新鮮的水果……“以前我們這裡每逢雨雪天,道路泥濘,村裡人出不去,村外人進不來,村裡家家戶戶養的牛、羊等家畜到處亂跑,村裡禽畜糞便多、蒼蠅多、垃圾多,大家住的都是平房。你看看現在,我家住的是兩層小樓房,大門口就是整潔的院子,轎車可以開進自家院子,人畜分開居住,水、電、衛星電視、電話等樣樣齊全,我家網購的快遞每月都有好幾個。”瓊巴珠一臉自豪地說道。

  記者了解到,這幾年,在江村實行的安居整體配套提升工程,使全村近300戶村民都享受到了安居政策,村民的土房變成了現在的石木房、磚房,垃圾裝進了垃圾箱,生活污水排進了排水溝,衛生條件改善了,生活質量提高了,農牧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了。

  江村是我區建設文明鄉村的縮影。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區各地農村重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有力激發了鄉村文化活力,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努力。全區的精神文明村、生態文明村、邊境小康村等像雨后春筍一樣不斷涌現。

  富民產業旺起來

  次旺是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嘎東鎮阿亞村村民,負責村合作社蔬菜大棚的種植管理工作。“我是2021年5月開始到這邊干活的,一個月有4000元的工資,年底還有分紅。在這裡比我外出打工收入穩定,關鍵是能學習到蔬菜種植的技術,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次旺說。

  據阿亞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拉巴曲珍介紹,阿亞村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推進合作社建設,2019年3月由村黨支部牽頭,動員全村42戶群眾自籌資金209萬元,注冊成立了“聚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修建了高標准溫室大棚25座。“我們種植了包括西紅柿、西葫蘆、黃瓜等各類蔬菜及草莓、西瓜等水果共10余個品種,可年產果蔬60多噸,實現產值30多萬元。”拉巴曲珍說。

  不僅如此,阿亞村還成立了“聚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牛分社”,村民們通過以牲畜折價入股、飼草入股以及惠民補助資金入股的方式加入了養牛分社。“明年年底養牛合作社收入預計能達到80萬元,可為群眾分紅25萬元。”拉巴曲珍介紹。

  如今,在高原上,像阿亞村一樣聚力發展產業的鄉村不計其數。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區累計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1個、全國特色優勢產區5個、農業產業強鎮6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4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4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16個、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長65%、1.9倍,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信息系統的家庭農牧場共9240家,龍頭企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均較2015年實現翻番,農畜產品加工綜合轉化率達到15%。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