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林芝市墨脫縣德興村:跟著共產黨 幸福萬年長

2021年11月10日11:23 |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小字號

  在林芝市墨脫縣德興鄉德興村,“墨脫縣黨史大講堂德興鄉巡回宣講報告會”如期舉行。報告會上,自治區黨委黨校副教授多吉次仁深刻闡釋了從唐朝以來西藏地方與祖國關系史,並系統回顧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德興村干部群眾聽著聽著,止不住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談起聆聽宣講報告的感受,村委會主任——精干的門巴族村干部建阿達娃告訴記者:“在舊西藏,門巴人居住地區的土地、森林和草場等生產資料都被三大領主佔有。”“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西藏的和平解放,哪有我們門巴人的今天!”

  從山高路險到風景如畫

  懸崖峭壁、重巒疊嶂,藤蔓飛瀑、雲霧繚繞,呈現出“蓮花聖地”的萬千氣象,彰顯出秘境墨脫的非凡氣質。

  在綿綿不絕的細雨中,西藏日報採訪組一行沿著盤山公路蜿蜒向前,來到位於墨脫縣西北方雅魯藏布江對岸的德興鄉德興村。極目遠眺,映入眼帘的是巍巍山崗、茫茫林海——德興這個天賦寶地,宛如仙境。

  然而,就在幾個小時前,當採訪組途經扎墨公路時,偶遇山上落石阻礙前行。採訪組一行遂下車搬開落石疏通道路。一陣驚險的忙碌之后,大家感慨:“這樣的採訪之路,實在太艱險!”隨后,採訪組一行繼續向著目的地德興進發。

  德興村,距離縣城7.8公裡,全村共有95戶381人,其中門巴族佔全村總人口的97%。

  這裡平均海拔860米,屬典型的立體氣候區,植被垂直分布,從高寒草甸到熱帶雨林均有分布。全村森林覆蓋率高,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墨脫這個“世界動植物博物館”“世界生物基因庫”的核心地帶。說到德興村的優勢,建阿達娃用流利的漢語一口氣講了“六個最”,即:德興村擁有最優越的氣候條件、最充沛的水利資源、最豐富的林業資源、最原始美麗的旅游資源、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以及最神秘獨特的文化資源。

  德興,不愧為“天然氧吧”,氣候宜人﹔德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不愧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從一塊茶地到一片產業

  德興是墨脫縣小康示范村。在德興鄉宣傳委員貢覺加措的引導下,我們冒雨來到幾處茶地採訪。一塊塊綠油油的茶地顯示,德興村正在精選優質茶樹品種進行種植,在生產過程中不施用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全力打造高原綠色生態茶、健康茶。

  其實,這個村種植茶葉是近幾年的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政府推動、援藏驅動、主體帶動、市場拉動,德興村圍繞“特色”“生態”做文章,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大力種植枇杷、蜜柚、香蕉等果樹,打造亞熱帶經濟林“庭院產業”,利用“德興鄉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和全村旱地,推廣大棚蔬菜和有機茶種植,調整種植業結構,發掘德興民俗文化,發展竹編、籐編加工和農家樂等與旅游業密切結合的生態經濟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子。

  展望未來,建阿達娃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德興村扶貧超市、藤網橋農副產品銷售點、熱帶水果採摘體驗區、農家樂、農家超市、香蕉基地、蜜柚基地、枇杷基地、嘎興茶葉基地及房前屋后庭院經濟等特色產業,不僅使全村人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而且將在鄉村振興和興邊富民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紅向一家到親如一家

  門巴族婦女紅向是土生土長的德興村人,今年49歲。他的丈夫袁關東是四川人,1986年來到墨脫縣,干過背夫、開過卡車、下過工地、開過飯館,能吃苦、愛學習。曾經的袁關東,四處打工,居無定所,經人介紹與紅向走到一起,歷經20多年風風雨雨,這個小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紅向一家與村裡的群眾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大家覺得彼此都是一樣的,幾乎沒有民族間的區別。如今的袁關東,操著一口流利的門巴語,與當地人基本無異。有時候,袁關東做好飯菜送到門巴鄰居家讓門巴鄉親嘗一嘗川菜﹔門巴族鄰居們也會回送自己種的菜給紅向一家品嘗,鄰裡間相處得非常融洽。

  多年來,老袁在外打工攢了不少錢,街坊鄰居們有什麼困難都找他幫忙,紅向和老袁總是竭盡全力給予幫助。紅向家有一輛農機車,常常被村裡人借去用﹔她還在一塊空地上放幾塊板子,很多老人來此休息、聊天,就像是一家人,其樂融融。

  在德興村,胡曉寧與尼瑪措姆(門巴族)、格桑(門巴族)與劉祚貴、曾招財與次仁央宗(門巴族)、扎西(門巴族)與次仁措姆(珞巴族),都是兩個民族通婚家庭。來自不同民族的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共同承擔家務勞動,共同管理家庭財產,建立起了團結和睦的家庭關系。

  “留住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建設團結家園,才能讓各族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阿達娃說。(記者 益西加措 劉倩茹 王珊 陳荷花 胡文 旦增)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