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特殊日子里的特殊纪念

——一名西藏农奴后代义务讲解现场的自述

金一清 刘洲鹏
2022年03月30日10:04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3月28日,对农奴后代普次仁和364万多西藏各族同胞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一大早,身着藏装的普次仁精神抖擞来到位于拉萨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开始一天的义务讲解,现身说法为参观者讲述旧西藏的黑暗历史。

  普次仁说:“这段历史虽然沉重,但需要我们去铭记。我有责任把这些事情告诉更多人,告诫大家珍惜当下。”从2021年7月起,他开始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员。

  展馆里陈列着反映旧西藏苛捐杂税的雕像,也陈列着旧时农奴被囚禁虐待的惨状。

  今年78岁的普次仁,是农奴的孩子。他说:“父亲是差巴,母亲是堆穷。即使生活如此黑暗,但是父母仍然尽力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这是我生命的光。”

  旧西藏的农奴分为差巴、堆穷、朗生3种。在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

  1959年3月28日,雪域高原开启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通过民主改革,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被彻底废除。西藏人民饱受苦难的历史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父母是底层农奴,按当时的话来说命贱如一根草绳。虽然家里过得很惨淡,但他们真的很爱我。”普次仁说。1954年夏天,普次仁家所在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父亲看不到普次仁,冒着危险四处寻找。找到普次仁的时候,父亲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然后又紧紧地抱住了他。

  “当时感觉脸要裂开了,被抱得喘不过气。我出去是为了捡牛粪补贴家用,却被父亲打,感觉很委屈。”回忆往事,普次仁显得有些激动,他摘下头顶的毡帽,灰白的卷发因为出汗有点潮湿,“现在我明白了,我的父亲希望我好好活着!”

  1956年,12岁的普次仁负责给解放军和发电站送信件。作为差巴的父亲告诉普次仁,做人要正直干净,信里面的东西是秘密,所有人——包括自己都不能看。

  在父亲的教诲下,普次仁逐渐成长,积极参加到新西藏的建设中来,负责语言翻译工作。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里,普次仁和年轻讲解员们接力讲解。普次仁说:“帮助年轻的讲解员们更加了解这段历史也是我的责任,平时我会尽我所能帮助新一代的讲解员,也鼓励更多年轻人来了解历史。”

  受到普次仁影响的讲解员则玛拉姆今年26岁,她说:“普次仁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他的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讲解技能,更是他正直、无私的品质。”

  “又是一个温暖的春天。63年过去了,今天这片土地与黑暗的旧西藏天差地别。”普次仁虽然年逾古稀,但眼里有光。他说,“我的退休生活很丰富,希望我还能继续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