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进藏先遣连纪念馆讲解员旦增卓玛:先遣乡里的“军史专家”

张宇 李有军 米玛 晓勇
2021年11月05日09:33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图为旦增卓玛在为“追寻先遣连足迹”采访报道组讲解先遣连的事迹。 本报记者 晓勇 摄

  旦增卓玛档案:

  祖籍西藏芒康,1995年11月出生于拉萨。2016年6月从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毕业后,通过事业编制考试,进入阿里地区改则县先遣乡人民政府工作,爱好读书、跳舞、讲解。2019年9月先遣乡进藏先遣连纪念馆落成后,成为首位讲解员,至今已讲解300多场次。

  采访旦增卓玛纯属偶然。

  我们“追寻先遣连足迹”采访报道组来到扎麻芒堡(今改则县先遣乡),目的主要有两个:探访进藏先遣连纪念馆、瞻仰进藏英雄先遣连烈士纪念碑。一路给我们作讲解的,是一位名叫旦增卓玛的姑娘。

  旦增卓玛的讲解很有特色,口齿清晰、声情并茂,有铺垫、有过渡,串词讲究。最重要的是,她在讲解过程中能把听众带到当年的场景中、使人为之动容,这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回味之余,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先遣连的故事如此投入?

  今年26岁的旦增卓玛,2016年6月从西藏大学毕业后,通过参加事业编制考试,进入改则县先遣乡人民政府工作。

  初到先遣乡,旦增卓玛就对先遣乡的名字产生了好奇,她心想:“这个地名并不是由藏文音译过来的。地处藏北偏远地区,这么地道的汉语地名是很少见的,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缘由。”因此,“先遣”这两个字渐渐在她心中“扎了根”。

  此后,如果没有进藏先遣连纪念馆这个建设项目,旦增卓玛对先遣连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对先遣乡名字来历的简单认知。

  2018年7月,阿里地区在先遣乡着手筹建进藏先遣连纪念馆。旦增卓玛说:“我当时就想,在这偏远乡村建造一座这么大规模的纪念馆,很不可思议。”当然,她也更不会想到,自己即将成为这座纪念馆的讲解员。

  工程推进迅速,不到一年半时间,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就落成了。

  2019年9月的一个周末,正在值班的旦增卓玛突然接到通知:到西柏坡纪念馆进行培训,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

  原来,纪念馆还缺一名讲解员。先遣乡人民政府领导班子经过协商,决定从当地干部中挑选一名,那么谁比较合适呢?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在一次阿里7县交流会上,旦增卓玛作为宣讲员之一,向各县介绍本乡情况,她那落落大方的谈吐、自然流畅的语言,让大家印象深刻。

  毫无准备的旦增卓玛就这样出发了。在西柏坡纪念馆为期50天的培训里,她学习礼仪、纠正发音、训练姿势,苦练讲解本领。但一闲下来,旦增卓玛想得最多的,还是那座她还没进去过的纪念馆。她请在乡里的同事把纪念馆的内景拍下来,尤其是馆里的展板、照片和实物,一共300多张,她每天都会抽空翻出图片反复看。

  2019年11月初刚回到乡里,旦增卓玛就匆匆来到纪念馆,开始了实地训练。

  11月的先遣乡,早已滴水成冰。纪念馆里没有暖气,置身其中如同进入冰窖。“两个小时的练习一结束,出来时双手冻得不能伸展。”当时的艰辛,旦增卓玛至今记忆犹新,但她说:“比起当年先遣连战士所受的苦,我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旦增卓玛深知,要讲解好,就要把自己融入到场景中去,也就是要做到共情。时隔多年,如何与进藏先遣连这段历史产生共情,旦增卓玛心想,那还是得从了解入手。

  于是,她开始查找关于先遣连的各类资料,百度、腾讯、爱奇艺、优酷、抖音等平台都留下了她搜索的痕迹,《雪殇》《先遣连》《雪浴昆仑》等影视作品,一次次震撼着她,也感动着她。

  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旦增卓玛也有收获。先遣乡扎布村村干部次杰、扎日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从父辈那里听来不少先遣连在扎麻芒堡驻扎时的故事。鲜活的素材、感人的事迹,都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旦增卓玛汲取“先遣连精神”的重要途径。

  随着讲解的深入,旦增卓玛要经常解答参观群众的疑惑,知识储备就不能仅限于进藏先遣连纪念馆的内容。于是,像进藏先遣连纪念馆总策划人俞江、改则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成山等,都成了旦增卓玛请教的对象。他们给旦增卓玛推荐了如《天殉》《挺进阿里》《阿里探秘》等相关书籍。在看书的同时,旦增卓玛也一次次沉浸在先遣连战士感人至深的英雄壮举之中……

  对旦增卓玛而言,每一次进展室,都是一次汲取知识、升华理解的机会,也是一次对“先遣连精神”的有益探索,旦增卓玛格外珍惜这个岗位,进步很快。如今,在当地提起旦增卓玛,大家就会说,这可是我们乡里的“军史专家”呢!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