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林芝朗县洛桑次仁:41年的坚守 用“光影”点亮乡村夜晚

2021年11月04日16:56 |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小字号

走进新建成的林芝市朗县数字电影院一楼展厅,崭新的展柜和展台上有序陈列着一批80、90年代的胶片放映机、幻灯机、扩音机、发电机以及铁制的胶片盒,暖色的灯光下,它们依旧神采奕奕,岁月斑驳了本来的颜色,却烙印着朗县农村电影放映员以及背后的故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图为展厅的电影放映设备

当夏日迟暮的霞光逐渐褪去,对于忙碌了一天的群众来说,生活的喧嚣只能停留在茶余饭后的百无聊赖中。每当村头宽阔的草坪上或是公社的打麦场闪烁着明亮的灯影,那准是电影放映员要放电影了,对于那个年代还没有黑白电视机的农村,看一场露天电影无疑是大家劳碌之后最奢侈的视觉享受和最舒坦的放松方式。

在洛桑次仁的记忆中,那时候的农村电影放映员的确是群众眼里“最耀眼的明星”和“最受欢迎的人”。

今年59岁的洛桑次仁是土生土长的朗县本地人,用41年的坚守见证了朗县农村电影放映发展的点点滴滴。1980年,在西藏民族大学毕业后,洛桑次仁成为全区第一批农村电影放映员被分配至朗县拉多乡,成为一名光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2020年,已经组织批准退休的他,因朗县电影管理站人员少、电影放映量大等原因,主动留了下来。

“去内地上学之前,由于家在农村,各种农活总是干不完,农村电影放映也不多,很少有机会去看上一场心驰向往的电影。”洛桑次仁说,“上学期间,学校每周都会组织学生看上一场电影,看着那些身着军装的官兵放电影,心里别提多羡慕了,看完一场电影晚上都激动地睡不着觉。”

图为电影放映设备

80、90年代,放映员放电影是一种享受,群众看电影更是一种不舍。“为了保障电影供应需求,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山南地区(今山南市)换一批新片,由于电影放映设备沉重,当时好多村子没有像样的路,也不像现在有电影放映车辆,只能叫老百姓用马匹或牦牛进行托运,有时到一站就得走上一天,出去一次至少花上半个月时间。”洛桑次仁说,虽然路途不便人很累,但大家激情都很高,能为农村放一场电影就是一种享受。每次电影放映还没开始,村民老早就开始抢占位置,场子小没地方坐了,墙上、树上、草垛上……凡是能看到荧幕的地方,总会看到人的影子。

“遇到下雨天,群众也不会散去,有伞的打把伞,没伞的头上顶个帽子或披件衣服继续观看,往往是放什么就看什么,看露天电影成为群众最奢侈的精神享受。”洛桑次仁回忆说,有些山上的自然村只有3、4户人家,没有路怎么办?他们只能沿着牛羊走过的山间小道牵着马儿往上爬,决不能耽误山上眼巴巴等着看电影的人们。细心的洛桑次仁还不忘在电影结束后用幻灯机播放宣传自己制作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宣传标语,以及当时党的一些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

图为铁制胶片盒

在洛桑次仁印象中,《农奴》《雪山泪》《丫丫》等一些反映西藏地方主题电影最受群众喜爱,有些观众边看电影边偷偷抹泪,旧西藏的残酷剥削让他们感同身受,让他们更加坚定只有跟着共产党才会过上好生活的道理。“当时有些农村电影放映员不识字,为了确保电影放映期间胶片顺序不会出错,我总会随身携带一卷白色胶布,每放完一盘胶片后就用胶布进行标记。”洛桑次仁说。

图为电影胶片和放映设备

41年的坚守,从青春少年到沧桑老人,洛桑次仁见证了胶片电影放映机从8.75毫米到16毫米和35毫米,再到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时代变迁,把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热爱转化为一份执着与担当,继续坚守着当初的无悔选择,将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为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带去了几十年光与影的享受。

洛桑次仁说:“2021年朗县电影放映队共播放电影644场次,目前已超额完成全年电影放映任务,《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中国机长》等一批爱国主义红色影片走进了群众视野。”

图为新建成的朗县数字电影院

步入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视、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走进了大众生活,农村电影与放映员或许不再像以前那样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但他们从未远去,依旧坚守职责,始终奔跑在电影放映的路上,通过光影的形式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如今,朗县电影放映事业已经全面迈入数字时代,朗县数字影院上线运营,数字电影放映机全面普及,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从露天电影到室内电影,时代在变、科技在变、观影方式在变,不变的是人们的电影情结和精神文化享受。今年以来,朗县县委宣传部通过对胶片电影放映机、幻灯机等老物件进行收集整理并集中展出,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前来观看电影的人们通过实物了解朗县电影事业发展的历史变迁,教育引导大家牢记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身体力行,为推动新时代朗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林芝市朗县文明办供稿)

(责编:郝洁、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