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治标准要更高、党性要求要更严、组织纪律性要更强”专题教育如何为民办实事?
在阿里地区的陕西实验小学,记者偶遇一群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眼科大夫在这里开展义诊。
大夫们为学校高年级270余名学生做了检查,发现有不少学生视力不同程度下降,需要到医院进行验光,同时还发现近20名学生患有紫外线造成的高原性眼表病变。
援藏医生屈超义一边检查,一边耐心地对学生说:“一定要减少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对于高原环境特有的强紫外线,需要戴宽沿帽子或者佩戴墨镜进行防护。”
“在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中,我们突出‘实’字标准,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实’而做,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已经成为阿里地区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的品牌活动。”阿里地委组织部部长何兴茂介绍。
把“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阿里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边防通行证的卓玛女士,一走进服务大厅,就发现一个新的变化——一楼专门设置了母婴室,还配备了婴儿床、湿巾、纸杯、暖瓶、免洗洗手液等服务设施、用品。
“出门办事带孩子太麻烦了。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母婴室,为母亲和宝宝们提供喂奶、换尿布场所,实在是太暖心了。”卓玛满意地说。
如何避免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走形式主义?阿里地委、行署和各级各部门形成一个共识:围绕“痛点”问题,让群众少跑“马路”,多走“网路”,铺就便民服务“高速路”。
政务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开展以来,阿里地区36个部门单位先后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开设窗口51个,可办理服务事项288项。上半年各窗口累计受理各类办件3985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这位工作人员说,过去政务服务大厅无法当场办结的一些证照、批复文件,县里来地区办事群众需要等待,花费较大的成本。如今,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当天没有办结的事项,之后可通过EMS快递免费送达至群众手中,群众无须等待。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已办理EMS免费邮寄业务约260余件。
夏季,来阿里旅游或务工人员较多。对此,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梳理,把边境通行证、营业执照、居住证办理业务等高频事项纳入周末窗口办理,实行“周末(节日)不打烊、服务不停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何兴茂介绍,地区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调研组还深入地区7县32个乡(镇)、85个村(居),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基层开展调研,深挖“疑难杂症”,把“问题清单”逐一变成“服务清单”和“成效清单”,用党员干部的坚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终变成“满意清单”。
让“办实事”形成“新风尚”
在阿里,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打破了固有“边界”:把对党员干部的一项学习教育,变成干群形成合力一起干的一项活动。
阿里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卢青山,给边防部队筹集了100多万元的物资,包括漱口水、自热火锅、矿泉水等。可是,在运送物资时,却遇到了难题:山路崎岖难行,物资怎样才能送上去?
某边境村的党员和村民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我们习惯高海拔环境,也熟悉道路。我们免费送。”
为了人民子弟兵,老百姓不计报酬。可运送条件竟是意想不到的艰苦。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赶上自家的牲畜,驮着物资,一趟又一趟地给官兵们送去。卢青山感叹:“这正是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干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感人典型。”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辩证法”: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党恩。
有人评价说,这是一种干群关系的良性循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走深走实,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用行动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党员和群众,激励主动作为,彰显政治本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阿里“三更”专题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邹聪说。如今的阿里,党员干部是“最忙碌的人”,聚焦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诉求、执行群众路线,开展脱贫户跟踪工作,走访慰问孤寡老人,为农牧民维护维修广播电视设备……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前,阿里地区党员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068件,解决实际困难2080件。
把答好民生“答卷”转化为服务群众“动力”
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如何走深走实?让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副乡长胡红涛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现场办公。
前段时间,阿里地委书记朱中奎前往距离狮泉河镇700多公里、海拔4900多米的古姆乡调研。在古姆乡小学,发现学校里的暖气供暖出现故障。天气寒冷时,孩子们的双手冻得通红。朱中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责成相关部门立即解决问题。如今,孩子们上课再也不用忍受寒冷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给他们好的学习环境。”朱中奎满怀感情地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是让处于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学条件。”
胡红涛对古姆乡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切的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乡小学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高很快,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了100%。教师教学尽心尽力,一旦发现有学生辍学,乡干部和老师们就会立即到学生家中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古姆乡距离县城200多公里,但在老师关心下,在学校住宿的学生们穿着都很整洁,学生作业本上的字都写得工工整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阿里地区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中,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份时代“答卷”,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
“在农牧区,群众中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过去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到现在靠勤劳双手创造今生幸福生活。这是精神之变。有党的十八大后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向乡村振兴阔步迈进的底气就更足了。”曾是大学生村官的嘎玛白珍激情满怀。如今的她,是阿里地区“三更”专题教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有这样一组数据,在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办实事环节,阿里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走访一线群众12680人,深入村、学校、寺庙调查研究860次。
这是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的“溢出效应”:本是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但是随着学习教育的深入,已经延伸到最基层普通党员干部,聚焦民生关切,“我为群众办实事”蔚然成风。
“我明显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成果直达基层的‘到达率’更好了”,嘎玛白珍由衷地感慨:“比如说,群众家里的佛龛少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更高了。”
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成果,不仅仅在于教育本身,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教育,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新动力,为阿里下一步开新局、迈向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廖嘉兴 章正 扎西白玛 杨军录 叶飞 谭瑞华 刘凡 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