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紫斑牡丹、凤丹都是引进的,西藏本地品种主要是大花黄牡丹和黄牡丹。”在农科院实验田里,西藏花卉果树创新团队负责人曾秀丽面带微笑,向记者一一介绍目前西藏牡丹的种植和研究进展情况。
在她眼里,这些牡丹就犹如自己的孩子一般,被她精心呵护着。说起曾秀丽与牡丹的不解情缘,还要追溯到2007年。
这一年,曾秀丽获得四川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西藏,她接手的第一份重要工作就是关于西藏大花黄牡丹的课题。
“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西藏有牡丹,更不知道怎么种植牡丹。”曾秀丽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她便找了一辆皮卡车和一位向导兼翻译,就这样开始翻山越岭到处去收集西藏牡丹资源。
而最终的结果也让曾秀丽十分高兴。“种植第一年就成活开花了,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曾秀丽说,为了不断提高西藏牡丹的品质,一年四季,她不是在牡丹园悉心照料,就是在去寻找野生牡丹资源的路上。只要听到哪里有牡丹,她就会带着采集花粉的瓶瓶罐罐,很快赶过去。
只有通过不断的驯化、杂交、试验,才能真正提高西藏牡丹的品质。于是,每年花季,都是曾秀丽最忙的时候。当别人在欣赏牡丹的娇艳多姿时,曾秀丽却需要为每一朵花进行人工授粉、记录、收集、分析数据,再进一步优化育种方案。
一些人可能觉得奇怪,研究牡丹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对曾秀丽来说却是一种使命,因为这不仅涉及新品种的繁育,更是对一些濒危植物(如大花黄牡丹)的一种抢救性保护。
在人员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曾秀丽和她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长期坚持研究,先后收集西藏野生牡丹资源150份,繁育大花黄牡丹和黄牡丹6000余株,从国内外引进120份的芍药和牡丹品种资源,建立了西藏首个牡丹资源圃,高原牡丹远缘杂交、生物育种实践取得了新进展,获得了一批稳定的新材料,开创了高原油用牡丹种植、牡丹与优质桃间作栽培等研究的新领域,为西藏牡丹(芍药)种植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曾秀丽的团队还开始做西藏光核桃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课题,对西藏野生光核桃开展资源收集、筛选、驯化、杂交与保护。
光核桃是桃的祖先,因其桃核光滑而得名。每年春秋两季,曾秀丽和她的团队都会前往雅江两岸、林芝山谷等地,采集花粉、叶片样本以及成熟的桃子用于研究。在她的带领下,目前,研究所共收集西藏各类果树种质资源1350份,建立了西藏首个果树资源圃、青藏高原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和果树科技创新团队,开辟了西藏果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此外,曾秀丽团队还先后引进优质桃品种154份,其中首次筛选出了适合西藏种植的24个优良品种,研制出了配套的绿色优质栽培技术,累计繁育苗木15.5万株,在全区七市地建立了优质桃科技示范点,攻克了西藏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示范推广上千亩桃园。
如今,在海拔4300米,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协格尔镇扶贫温室示范栽培的8个优质桃品种开花结果,干部群众首次品尝到了当地生产的“珠峰蜜桃”,多数桃园将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为西藏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4年如一日,曾秀丽一直工作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一心扑在从事西藏果树花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上,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脚踏实地地刻苦研究,为推动西藏果树科技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她的研究成果已经遍洒高原,为当地百姓带来新的致富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