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粒籽成了“金疙瘩”

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助民增收见闻

2020年09月02日11:49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助民增收见闻

  2015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了走向世界的“国际护照”;2016年,荣获昌都市康巴特色产品商贸展销会“最佳产品创新奖”;2019年,获得昌都市第五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蓝天圣洁”品牌产品展销会“最受欢迎产品奖”……

  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的发展足迹。

  作为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充分利用荞麦种植优势,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2000多户群众增收,成为了当地产业扶贫的一面旗帜。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地处怒江上游的八宿县,种植素有“五谷之王”称号的荞麦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白马镇珠巴村党支部书记嘎次培一家世代种植荞麦。每年三月,嘎次培和家人都要种上3亩青稞,待七月成熟收割后,又忙活着种荞麦。

  “以前荞麦种得少,大多是留着自己吃,有多余的就送给拉萨的亲戚,从来没想过卖。2012年,有人过来以每斤5元的价格收购,从那时起,我们村开始加大了荞麦的种植面积,管护上也更加用心。”嘎次培说。

  嘎次培告诉记者,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就在村口,目前全村共种植荞麦400多亩,一年增收40多万元。

  2012年,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白马镇、吉达乡、拉根乡、林卡乡四个乡镇2000多户村民种植荞麦。近五年来,加工厂收购荞麦312吨,农民直接经济收益达314万元。

  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副总经理洛松卓嘎告诉记者,2016年至今年6月底,加工厂销售收入1140万元,累计上缴税金58.3万元。

  金字招牌愈发锃亮

  走进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荞麦系列产品。洛松卓嘎介绍道,目前加工厂有荞麦粉、苦荞茶、苦荞米、精制糌粑、荞麦壳枕芯等十多种产品。

  在荞麦产品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了从山东引进的先进机械设备。使用先进设备加工后,苦荞茶的生产仍要经过泡、蒸、烘干、脱皮、炒等十几道工序,才能最终完成。

  经过不断创新研发,八宿荞麦如今在全区乃至全国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在销售方式上,八宿县拉鲁卡荞麦系列产品除传统的专营店销售外,还借助电子商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下所有的站点都铺有荞麦茶的产品,客人通过线下品尝,觉得不错,就可以在淘宝店铺和公司的APP里面下单。

  目前,八宿荞麦产品在全区占据了50%-60%的市场份额。为了让拉鲁卡荞麦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洛松卓嘎和她的团队正在加紧研究新的产品布局。

  洛松卓嘎表示,年内将推出荞麦速溶糊。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荞麦速溶糊使用方便,跟燕麦一样直接冲泡可食。同时通过研发新产品,能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前景,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

  拉鲁卡荞麦加工厂计划申报荞麦白酒和荞麦啤酒的生产许可证,向酒业进军。申报成功后,预计新增就业人员30-50人,将会有更多的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业。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如今,荞麦不仅是八宿县的一张名片,还是助力当地农牧民增收的源头活水。

  2010年,罗布江村来到荞麦加工厂工作。一开始,他的工作是司机。在空闲时,他喜欢隔着玻璃看操作工人干活,时间一长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

  2016年,荞麦加工厂新引进一批生产荞麦茶、荞麦米的新设备,罗布江村便主动请缨,经过3个月的培训后,他熟练掌握了各类设备的操作,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工资加上各种福利,罗布江村一年能有七八万元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作为一名普通加工员,洛松卓玛每个月有3500元的工资。这对她来说,能在家门口就业已是最大的便利。5年前,她经人介绍来到加工厂。因为做得一手好菜,在试用一个月后便被留了下来。

  每当加工厂活多,职工需要加班时,洛松卓玛就负责给大家做饭。平时,她也会在包装间做一些简单的包装工作。

  “以前在白马镇当过环卫工人,天天风吹日晒,工资也没有现在多。我希望能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有了这份工作,洛松卓玛可以每天下班回家陪伴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不用再为家里的开销担忧。

  伴着幽幽荞麦香,我们走出加工厂。临别时,洛松卓嘎表示,将努力把拉鲁卡荞麦打造成为知名品牌,为八宿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郝洁、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