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实现包虫病患者“应治尽治、应管尽管”

2020年09月01日11:49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我区实现包虫病患者“应治尽治、应管尽管”

  工作人员正在包虫病委重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2019年7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同意建设骨科智能器材重点实验室等13家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函》,国家卫健委包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包虫病委重实验室)在我区正式获批成立并投入使用。近日,记者就包虫病委重实验室投用一年多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成果、目前我区包虫病防治情况如何、下一步针对包虫病防治有何计划等相关问题采访了自治区疾控中心防病所副所长庞华胜。文/图 记者 梁兰

  整合资源 实现科研与防治有机结合

  自包虫病委重实验室投用以来,自治区疾控中心结合西藏包虫病防治实际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积极开展相关基础研究、防治新技术、新成果的临床和现场验证与转化应用,为我区乃至全国包虫病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包虫病委重实验室正式运行一年来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庞华胜说,一年多来,实验室已完善了硬件建设及仪器设备配置,并陆续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目前实验室在研科研项目有14项。同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等多家国内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开展科研合作项目10余项。

  此外,自治区疾控中心以“青藏高原包虫病传染源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方向,专门成立课题组,成功申报中国医学科学院项目,并且根据我区包虫病防治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源,细分为3个子课题,分别为“青藏高原包虫病传染源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藏医防治肝包虫病研究”“包虫病检测新技术研发与现场应用”。同时,加强与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及自治区藏医院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整合我区包虫病现场资源,通过对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包虫病即时检测技术及藏医药治疗包虫病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做到了真正将科研与防治的有机结合。

  “包虫病委重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了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样本库建设,配备了133台超低温冰箱及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多项举措,实现了生物样本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了生物样本的长期存储,为有效利用我区包虫病资源奠定基础。”庞华胜说。

  成果显著

  完善包虫病防控治疗体系

  记者了解到,2017年2月,自治区成立了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指挥部,开展了全区全群包虫病筛查,通过3年的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包虫病防控和治疗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区74个流行县(区)中,已有70个流行县(区)人群包虫病患病率降至1%以下,且家犬感染率降至5%以下的县占全区流行县总数的94.6%,我区提前、超额完成了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制定的40个县达到此要求的总目标,实现了对符合救治指征且自愿接受救治的包虫病患者“应治尽治、应管尽管”的工作目标。

  庞华胜介绍,针对传染源制定管理方案,通过源头治理,多部门齐抓共管等措施,加强犬只登记管理,落实“犬犬投药、月月驱虫”政策,有效控制全区流浪犬数量,规范了家犬拴养。同时大力开展羔羊免疫,加强家畜屠宰监管工作,有效切断了包虫病传播途径。

  在健康中国和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建设包虫病委重实验室不仅仅是提高自治区疾控中心包虫病防治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需要,更是西藏健康扶贫、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华胜说,下一步,包虫病委重实验室将紧紧围绕疾病控制、基础科研和特色藏医药三个方向,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多向其他优秀的实验室学习取经,重点关注实验室运行、人才培养以及辐射效应,发挥包虫病委重实验室在西藏全区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坚持走西藏特色之路,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与地区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将科研融入疾控工作,做到科研与疾控工作的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同步推进。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从科技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充分交流学习,在做好包虫病研究防控的同时,带动提升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

(责编:郝洁、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