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优势 建设美丽昌都

2020年08月04日12:51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厚植生态优势 建设美丽昌都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西藏的决策部署,立足自身生态禀赋良好的比较优势,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扬生态之长,做山水文章,兴绿色产业,积极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2019年11月,昌都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持以创立规,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驱动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编制了《昌都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25年)》《昌都市“十三五”国土绿化建设规划》等,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环保规划体系,为昌都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提供了科学、合理、前瞻的理论依据。一是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根据主要江河流域分布、植被覆盖类型及其他相关生态条件,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将全市划分为澜沧江—怒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区、西北部农牧产品供给功能区、东北部农牧产品供给功能区和南部林产品供给功能区,针对每个分区实施符合区域实际的发展保护战略。二是严格保护环境敏感区域。按照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和分布意见,初步完成“三线一单”划定,成果已提交审查,科学精准划分保护和开发区域,共划定红线面积4.2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8.9%;编制完成“三江”流域昌都段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加强重点区域保护,全市共建立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公园9个(其中:国家级8个、自治区级1个),总面积44.82万公顷。三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修订印发了《昌都市县(区)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编制了《昌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

  坚持以创增绿,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保护好藏东高原生态作为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一是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按照《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全面消除并巩固“无数村”“无树户”,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和“拆墙透绿”行动计划,在点上彰显风情,在线上构筑风景,在面上打造风光,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3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4.78%、活力木蓄积量达2.62亿立方米、湿地保护面积达1.6万公顷,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76平方米。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加强源头防控和过程严管,严格落实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实现了“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从源头上遏制了环境污染。2019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良)的天数为363天,优良率达100%;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三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2555名,共计巡查河湖1.1万余人次,清理河湖及岸线垃圾1300余吨,排查辖区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四乱”问题171处,现已全部清理销号。

  坚持以创兴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政策、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整合资源要素,创新发展措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绿色工业稳步发展。积极创建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藏东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加快推进,八宿海螺、芒康海通、高争二期等绿色建材项目基本建成,2019年,工业总产值达32.42亿元;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大力推行“一区多园”,制定经开区3年财政收入留成等支持政策,促进企业、要素、创新聚集,2019年各类园区新增企业300余家,完成入库税收10.18亿元。二是生态旅游形式多样。大力实施“创建特色乡村旅游工程”,着力打造“传奇昌都·卓卓康巴”旅游品牌,持续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增效。成功举办热巴、锅庄艺术高峰论坛,然乌来古冰雪节等,漆画唐卡、石头唐卡走向区外,2019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三是特色农牧业蓬勃发展。立足昌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生态气候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大龙头、扶持合作社、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展优势产业培育和特色品牌打造,2019年农牧特色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四是科技促进成效显著。重点围绕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生态保护技术研发与大数据平台建设等科技重大专项,累计完成科技项目投资8899万元。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93%。

  坚持以创促管,共享绿色健康生活

  持续深化“七城同创”,务实重干、开拓创新,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不断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编制完成《昌都城镇体系规划》及县城、重点小城镇和美丽村庄规划,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各县城为主体、乡镇为支撑的城镇规划体系。二是探索城市精细管理。制定《昌都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街长制”。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1.4亿元,在城区新建二级标准公厕12座、垃圾中转站5座,维修整治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购买环卫专用车35辆,设置果皮箱1500余个,市政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17个、生态村175个,规范村级垃圾投放点91个,配置乡村生活垃圾转运车辆1194辆,累计改造户厕22392座,建成污水处理厂11个,深入开展“三整治、三提升”行动,群众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四是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加强宣传引导,实现绿色交通由试点带动到全面推进,开通城市公交线路4条,投入运营纯电动绿色公交车50台。

(责编:次仁罗布、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