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廳】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副廳長肖傳江:賡續優秀傳統文化 構筑共同精神家園

“過去的一年,是西藏文化事業和產業走向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關鍵之年。”日前,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副廳長肖傳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2021年,《祖國·扎西德勒》在西藏人民會堂上演,向習近平總書記和全國人民匯報西藏文化發展成就﹔精品劇目《西藏兒女心向黨》,通過以文藝形式書寫西藏和平解放70年發展的滄桑巨變,向全人類昭示社會主義新西藏“換了人間”﹔這一年,西藏文藝工作者忙碌在深圳、重慶、雲南、浙江、外交部藍廳……一次次“盛裝”亮相,讓西藏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驚艷世界。
肖傳江說,2021年,西藏文化部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西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西藏文化工作的“綱”和“魂”,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文化工作與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
肖傳江說,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各級文化部門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力推進文化鑄魂和文化賦能,各類文化場館覆蓋市地、活動中心遍布縣區、文化站點鋪滿鄉鎮、演出隊伍進駐村居。截至目前,全區專兼職文藝隊伍規模總人數突破10萬,年均開展各類文藝演出4萬余場次,各類文化市場主體達到7500余家,各文藝團體累計創作4000余部新作品,國家級非遺項目發展了106項。
肖傳江表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一次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對“做大文化事業,做強文化產業,做優文化產品,做活文化市場,做亮文化品牌”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實踐要求。
肖傳江說:“最是文藝暖人心。”我們要用文藝的方式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的關心關懷,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根植於各族群眾心靈深處。作為文化部門的管理者,更要時刻謹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牢記文化工作的重點在群眾,群眾的主體在農村,要保持“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著力打通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用腳步去丈量大地,用身體去感觸群眾,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在文化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發揮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主力軍作用,做人民幸福的謀劃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推進者。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肖傳江說,近年來,西藏文化工作在尊重和包容文化差異性的基礎上,加大對文化共同因素的挖掘力度,目前正加緊創作排演《老西藏》《堅守》《次仁拉姆》《最美格桑花》《天邊格桑花》等一系列體現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孔繁森精神和以“七一勛章”獲得者卓嘎為主要代表的愛國守邊精神的現實題材藝術精品,賡續優秀傳統文化,構筑共同精神家園。
肖傳江說:“人心所歸,惟道與義。”文化自信源自於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文化事業發展中涌現出的藝術精品力作,發出了時代之先聲,是在傾聽人民心聲中、為人民幸福生活“鼓”與“呼”中流露出來的。
肖傳江表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藏文藝工作者將始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以民族團結為主題,堅持人民立場,堅持正能量導向,聚力中華文化始終是各民族的情感紐帶和心靈歸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促進文化的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上持續發力,在創作更多為世界所知的中華文化精品上持續發力,用蘊含在“糌粑酥油味”中的人民力量,用情用力講好中國西藏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