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普蘭縣西德村村民在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內生產面包。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陳林 趙書彬 韓劉 攝
建檔立卡貧困戶511戶1694人全部吃上“產業飯”,貧困發生率降至0,產業在脫貧攻堅中貢獻率超過35%並在不斷提升,這是普蘭縣產業扶貧交出的一份答卷。
多油村幸福興巴股份有限公司、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游服務公司……曾經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轉型升級成了一張張產業發展的靚麗名片。行走在孔雀河畔,記者真切感受到產業崛起的脈動。
近年來,普蘭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始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精心擘畫產業藍圖,形成了以產業為支撐的貧困群眾長效增收機制。
謀劃——政府“搭台”,優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普蘭,毗鄰印度、尼泊爾,地處三國交界處,納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間的孔雀河(馬甲藏布)谷地,“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等風景名勝坐落其中,是阿裡地區“雪山環繞的地方”。
普蘭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伴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如何促進產業發展,提升貧困戶“造血”能力成為普蘭縣委、縣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經過無數次思想上的撞擊,普蘭縣逐步理清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結合實際、發揮優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致力發展邊貿業、旅游業、種植養殖業、特色農牧業等產業,堅持走企業化、規模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產業發展路子,努力確保貧困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致富。
普蘭縣副縣長甲措介紹,為了確保產業扶貧項目高位推動、發揮出最大效益,普蘭縣專門制定了產業發展“三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個產業項目有一個縣級干部牽頭的專班負責指導監督管理﹔一個產業項目有一本資料完整、裝訂規范、方便查閱、專櫃存貯,有全面詳細建設責任、資金管理、項目實施、績效評價、公共公示、資產管理、風險防控等檔案台賬﹔一個產業項目有一套規范科學的利益聯結、收益分配、經營管理制度。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普蘭縣謀劃產業扶貧項目11個,目前已經完工項目10個,正在實施項目1個﹔今年,結合實際又新增產業扶貧項目4個。
一輪產業發展的新高潮在孔雀河畔掀起……
整合——優勢互補,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走上公司化發展的第一年,我們公司全年總收入就從300萬元增長到680萬元。”普蘭縣普蘭鎮多油村幸福興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貢覺次旦談及變化一臉自豪。
多油村位於邊境一線,屬於半農半牧村。近些年,多油村致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先后成立了青年扶貧預制廠合作社、農民施工隊專業合作社、岡拉梅朵扶貧砂石料場合作社,但由於經營不善、管理不當,3家合作社平均年收入僅有300萬元左右。
2018年6月,為了進一步深化農牧區改革推動產業發展,在普蘭縣委、縣政府的幫助指導下,多油村3家合作社進行了資源整合,成立了多油村幸福興巴股份有限公司,並推選出責任心強、思路開闊、文化水平較高的當地青年貢覺次旦擔任總經理。
為了提高競爭力,該公司一方面加強了內部規范化管理,一方面轉變坐等生意上門的思想,積極主動跑市場,將砂石料、預制件以及施工服務“打包”推銷,開展“一條龍”服務,短短半年時間公司業績實現翻番。
這一年,該公司拿出57萬元利潤,為全村209戶1004名農牧民分紅,人均分紅600元,而貧困戶在此基礎上增加500元,分紅達到1100元。
2019年,多油村幸福興巴股份有限公司收入達到750萬元,扣除更新設備的300余萬元,該公司又拿出42萬元利潤為全村群眾分紅。
多油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扎西群培感慨道,村集體經濟要發展壯大就要打破過去的發展模式,相信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憑借我們的不懈奮斗,公司未來可期。
升級——調整結構,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子
盛夏的普蘭,孔雀河谷地的油菜花開得正艷,青稞也剛長出穗。微風拂來,菜花飄香、麥浪滾滾,金色與綠色交織映襯,好一片高原美景。
距離普蘭縣城9公裡的西德村歷來都有種植青稞的傳統,此處的“白青稞”遠近聞名,西德白糌粑也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多年前,西德村成立了糌粑加工合作社走上了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為全村142戶590名農牧民帶來了收益。
2017年,在陝西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統籌安排資金665.22萬元升級糌粑加工合作社,添置了青稞餅干生產線、面包生產線。
2019年,西德村轉變管理模式,在原有合作社基礎上成立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
為了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該公司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先后選派6名工作人員前往日喀則市學習糌粑加工技術,前往拉薩學習糕點制作技術,並邀請技術人員前來教授生產銷售技術,讓群眾足不出村學到了先進生產技術。
為了擴大西德白糌粑產業規模,在普蘭縣委、縣政府的統籌下,全縣開始推廣種植白青稞,種植面積由原來的1157畝擴大到3159畝,參與群眾達200多戶,實現群眾增收100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種植收入31.6萬元。2019年,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向西德村28戶9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25.3萬元。
經過一番產業升級,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完整了產業鏈,實現了由單一的產品生產、銷售向加工、儲運、供應等多領域發展。
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普布次仁介紹,過去隻生產糌粑,一年大概有50萬元的產值。今年新產品投放市場后,短短半年銷售額已達50余萬元,還有30多萬元的訂單,預計年產值將實現翻番。
轉型——開拓創新,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在海拔6656米的岡仁波齊腳下的巴嘎鄉崗莎村,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大量的游客和朝聖者來這裡旅游、轉山。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崗莎村牦牛運輸隊應運而生。
經過多年的摸索打拼,2018年,“牦牛運輸隊”迎來了華麗轉身——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游服務公司正式成立,開啟多元化經營模式。通過此舉,進一步加強了企業的運營管理,規范了制度章程,改革了體制機制,真正實現了“政企分離”。
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游服務公司董事長確倫尼瑪介紹,目前,公司依托原有的牦牛運輸隊,不僅開設了家庭旅館、便利超市、帳篷茶館等產業,還成立了出租車公司、砂石料場。
據了解,2019年,該公司共接待游客19萬余人次,總收入超過3000萬元,崗莎村人均增收1.9萬元,帶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198人脫貧致富,實現全村整體脫貧摘帽。
目前,為了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帶來的影響,崗莎村又利用公司平台,大力轉移就業,先后解決100余人的就業問題。
崗莎村67歲的村民次仁群培順利脫貧摘帽。他告訴記者,吃上“旅游飯”,摘下“貧困帽”,走上“致富路”,都得感謝中國共產黨,村子還在不斷建設發展,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種下希望,收獲未來。目前,普蘭機場開工在即,將孕育新的發展機遇,一系列產業項目的效益也逐步顯現。普蘭縣塔爾欽旅游服務綜合體項目年度實現收入80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98人增收﹔普蘭縣建材市場項目預計年收入100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10人,人均可實現增收2000元左右﹔普蘭縣利民超市已完成招商,預計年收入在210萬元左右,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830人,人均可分紅1600元左右……
從無到有,由小變大,普蘭正努力配置產業“金鑰匙”,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子”,以前進的姿態奮力繪就產業新畫卷,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闊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