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铺就昌都市卡琼村致富路
村民收割紫花苜蓿。图由武天舒提供
9月,在昌都市八宿县卡琼村,成片的紫花苜蓿竞相开放。远远望去,绿油油的叶子间镶嵌着紫色的小花,很是好看。据悉,这些紫花苜蓿是民航西藏区局驻卡琼村工作队的乡村振兴项目,今年5月中旬在卡琼村试种。武天舒 记者 张雪芳
民航西藏区局驻卡琼村工作队队长裴帆介绍,邦达草原上自然生长的牧草质量差、产量少,不能满足群众牧业生产需求。今年在驻村工作队轮换前,新一批工作队就针对邦达草原高寒高海拔导致的饲草不足、草原荒漠化、草畜平衡矛盾激化等问题开展了调研,在了解到阿里地区噶尔县成功种植苜蓿后,结合可行性、经济性、生态效益等方面,确定了试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项目的思路。
据了解,紫花苜蓿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牛羊均喜食,是优质牧草,同时具备改良土壤的作用,被誉为“牧草之王”。该项目得到了民航西藏区局、八宿县委、县政府及福州市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持。裴帆介绍,在入驻村居的第二天,工作队就向八宿县政府汇报了紫花苜蓿种植项目,并获通过。当天晚上,工作队就草拟了《吉中乡联合阿里地区噶尔县科技示范基地试种紫花苜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一周内获得了八宿县政府的批准及福州市援藏工作队的资金支持。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10亩标准的紫花苜蓿试验田跃然成型,出苗率达100%,实验数据同阿里地区噶尔县科技示范基地第一年植株数据较为接近,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试验目的。试验田嫩绿的芽苗破土而出,凝聚着卡琼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牧民群众的心血,承载着牧民群众的致富梦想。 在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不断教育广大村民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村党员带头劳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9月,试种的紫花苜蓿开花了,一朵朵小花在风中摇曳,更加坚定了村民们劳动的积极性。截至目前,10亩试验田已全部完成收割工作,亩产湿草约500公斤。
“紫花苜蓿一年播种,多年受益,不仅能给广大牧民群众带来收益,还能够改善环境。未来,随着紫花苜蓿的大规模种植,除了解决群众自家牛羊的饲料问题,剩余的苜蓿草还可以外销增加收入,到时候,村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裴帆自豪地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