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党支部——
强党建 促增收 富百姓(两优一先典型)
“有党支部带着我们,做啥都放心!”琼林村72岁的珞巴族村民亚加谈起村党支部,言语里满是自豪。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是珞巴族聚居的边境村。近年来,琼林村党支部始终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围绕党建强边、产业富民,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自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让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脱贫致富
“旧西藏,我们珞巴族不被允许到平地来生活,只能住在山里,吃不饱穿不暖,连像样的鞋子和衣服都没有。直到从山上搬下来,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已有50年党龄的亚加一边回忆一边向记者诉说,“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珞巴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米林县委组织部部长许登顺介绍,琼林村是一个边境村,实施整村搬迁以来,先后投资7500万元,共搬迁群众60户263人。
“党和政府让我们住进了新房子,看病、上学都有保障。给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说,为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投身生态旅游产业,在当地的南伊沟景区设立4个特色旅游产品售卖小组,5年为全村累计增收超50万元;依托南伊沟灵芝、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和多种野生菌类等林下资源,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
2020年,琼林村经济总收入达5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如今,琼林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这几年,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致富不忘共产党,咱们珞巴人民一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达娃说。
巡山守边
走进南伊沟最深处的天边牧场,一座以“建我琼林,固我国门”为主题的红色小牧屋格外醒目。过去,这里是珞巴族群众游猎的住所,现在是群众巡边放牧的“驿站”。
老党员达约在巡边放牧路上坚守了34年。他每到一个山顶,都用鹅卵石拼出醒目的“中国”二字。“近年来,群众的爱国守边意识越来越强,向达约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达娃说,我们要坚决守护国家领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党恩、护家园。如今,更多的琼林村党员、群众参与到固边守边中,顶风雨、越雪山、涉激流、住石洞,用脚步丈量国土,以实际行动守护国土。
“党员必须起好带头作用,老百姓看得见。”达娃说。2011年,达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组织党员走村入户慰问困难群众,定期给孤寡老人家搞卫生。“我觉得从身边小事做起,群众更容易接受。现在村民有事就喜欢找党支部拿主意,找我们党员帮忙。”达娃高兴地说,现在村里每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入党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
现在的琼林新村,家家户户都会放置国旗,每位村民都把自己当作神圣国土的守护者,自发承担起巡山守边的责任。
结对共建
“在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驻地部队帮我们解决了织布机、毛线短缺问题,还聘请了老一辈织布技艺传承人手把手教我们织布技巧,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亚夏说。
亚夏是土生土长的琼林村人,2014年起,她组织村里10名妇女用3年时间学习珞巴织布技能,在自家办起了“珞巴织布农牧民合作社”,带动全村38名妇女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2020年,琼林村党支部在驻地部队帮助下,获得110万元扶持资金,建起新的织布工坊,增加织布设备,保护传承珞巴织布传统手工艺。
近年来,琼林村党支部与驻地部队创新开展“五共五固”结对共建活动,对全村32个小牧屋进行改造提升,把原来的木质国旗杆更换为不锈钢国旗杆,配备桌椅、药箱、雨衣雨鞋、手电筒等,将党员分组编入4个小牧屋党小组,推进党的建设更好发展。
同时,军地党支部还签订共建协议,打造军地“党群之家”,开展“共升一面旗、共唱一首歌、共守一方疆土”等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建资源共享、军地党员互动。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3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