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加强党建工作 立德树人谱新篇

张猛
2021年07月16日09:52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小字号

  心中燃烧真理之火,让信念流彩;头脑深植信念之根,让忠诚如磐;行动汇聚奋斗之力,让梦想成真。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发展历程与整个林芝的进步同频共振。多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青年学子,很多人如今已成了林芝各个方面的建设者,为了更美好的高原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阔别旧时路,迎来新征程。新的时代背景下,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始终砥砺奋进,把党的精神扎根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让育人初心永葆生机活力。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中心,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学校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建为引领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思想提素质

  掀起学习新热潮

  一直以来,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引领,这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让老师们学有所得、得有所用,是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的初衷。与其它常规教研不同,该校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开展了“每周读原著”活动,广大党员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内组织学习分享,让教师们不仅提升了教学研究水平,也能及时了解国家时政消息,加强政治学习。

  提升党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除了业务能力的精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也必不可少。为此,学校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同时,不忘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同抓共进两不误。

  校党总支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每周三下午第三节、全体教职工周五下午第三节集中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新党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教育广大教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党员全员注册学习“学习强国”APP并积极参与学习,努力将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一流团队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了打造一流教师团队,近年来,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执行能力”“党员签订承诺书”等活动。

  学校结合党建工作特点,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发布党建信息、党章党规、先进典型以及各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典型做法,让党员教职工浏览、评论和留言等,让交流学习无处不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该校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党员教师做廉洁从教的模范。组织党员教师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党员教师中开展了“践行师德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教育活动,使师德建设深入人心。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爱生、奉献教育思想,挖掘出身边一批甘于奉献、身正德范、潜心教改、矢志育人的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优秀党员教师等,形成了榜样示范、争当先进的教师群体形象,在学校、家长、社会中产生了良好影响。党员为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

  探寻革命历史

  讲好红色故事

  不久前,一场生动活泼、温暖动人的“线上党史学习教育课”,让原本相距千里的粤藏师生,邂逅于暮春时节,重温党史辉煌。

  “林芝二高的老师同学们,扎西德勒!”随着亲切的问候声,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与屏幕对面、相隔千里的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的高一同学们连线,开展线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林芝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红色故事,会让学生更有带入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持久生动。”学校党总支书记尼松说。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以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讲红色革命故事”“向老兵汇报 向未来讲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书画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将爱国情怀厚植师生心田。

  校史结合党史,理论融合实践,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党总支以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生动地讲好了红色故事,传播了红色文化,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