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西藏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2年09月20日10:00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在中央支持、全國支援下,走過了非凡巨變的十年。360多萬西藏兒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致力於探索符合高原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期間,賦予西藏發展新使命:“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在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1年召開的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著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圍繞這一目標,西藏既充分考慮其高質量發展與全國的共性,又突出高原經濟的特色優勢,將文化旅游、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現代服務等七大產業作為重點發展,努力做到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隨著新發展理念得到踐行、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西藏呈現出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政策和資源優勢得到有效轉化、發展更多賦能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補上發展短板弱項

  西藏發展相對滯后,高質量發展亟需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近年來,西藏堅持既算經濟賬,更算民生賬、民心賬,大力推進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領域設施建設,一些制約西藏發展的堵點難點正得到有效破解。

  “道路通則百業興”。在遙遠的“雪域孤島”札達縣楚魯鬆杰鄉,巴卡村村民對這句話有著切身感受。

  “上世紀90年代,村裡組織群眾在河谷地帶種藏細柳。根據阿裡地區的氣候,植樹一般在4、5月份,這時楚魯鬆杰往往正被大雪封山。”巴卡村巴角組組長歐珠多吉說,一次買家都聯系好了,結果大雪封山半個月,苗木砍下來卻無法外運。(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2020年底,楚魯鬆杰鄉邊境柏油公路正式鋪通。“道路好了,加上保通措施,苗木運得出去了,去年賣了91萬元。今年苗木長勢很好,預計能賣100萬元,80%用來分紅。今年群眾投勞一個多月能分紅3萬多元。”歐珠多吉說,村民苗木致富夢終於實現了。

  如今,西藏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12.07萬公裡,拉林鐵路建成投運,“復興號”飛馳雪域高原,拉那高速公路通車運行,貢嘎機場T3航站樓投入運營,國際國內航線達到150條,川藏鐵路建設、青藏鐵路和拉日鐵路電氣化改造等正有序推進中。

  主電網已覆蓋全區全部74個縣(區),建成和在建電力裝機容量不斷提升,已實現從緊缺限電到富余輸出的歷史性轉變﹔全區200多萬農牧民喝上了清潔的飲用水,實施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等,建成一批水利樞紐,全區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935元,連續1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徹底擺脫了束縛西藏千百年的絕對貧困難題﹔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全國最多,達51.33平方米……近年來,西藏基礎設施建設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西藏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坐落於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這裡佔地面積64.5萬平方米,總投資118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納7萬個機櫃。

  “隨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西藏可以利用自身低溫低氧等氣候特點,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算力需求,同時不斷開拓南亞市場。”該公司總裁蔣寧說。

  近年來,西藏不斷推動信息化與產業融合,加快布局5G、綠色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積極融入國家“東數西算”布局,推動數字技術加速嵌入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環節,進而激發更多發展新動能。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西藏移動電話基站數超過6.06萬個,5G終端用戶數達到107.97萬戶,光纜線路達27.14萬公裡,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過19G/戶/月。

  在完善產業發展基礎的同時,西藏不斷創新招商引資舉措,出台稅收、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到“世界屋脊”尋覓商機、投資興業。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2535億元,落實規劃投資3937億元,市場主體超過40萬戶。

  創新招商方式,西藏還建立起援藏工作隊招商意向投資企業信息庫。今年5月,第一批“援藏干部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26個,涉及光伏、風電、大數據中心、旅游、制藥等領域,計劃投資額超過72億元。

  深挖產業富民潛力

  聚焦高原資源稟賦和特色,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文化旅游、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現代服務、高原生物、邊貿物流、高新數字七大產業發展,努力在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延長產業鏈上下功夫,讓產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

  走進被譽為“藏戲第一村”的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扎西曲登社區,一幢幢藏式小樓鱗次櫛比,在村中林蔭小道上,在麥浪翻滾的田野裡,隨處可見拍照留影的游客。

  扎西曲登社區煥發新活力,得益於當地政府和湖北援藏共同實施的人居環境提升和旅游民宿打造項目。如今,扎西曲登社區的64戶群眾開辦了家庭旅館,共有床位440張,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

  “民俗旅游增加了群眾的收入,也拓展了社區的知名度。”社區居委會主任尼瑪次仁表示,村裡准備成立旅游公司,統一經營藏戲演出、民宿、旅游接待服務等。

  因為擁有深厚獨特民族文化、雄奇壯闊自然風光,西藏是眾多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為進一步擦亮“世界旅游目的地”名片,西藏聚焦旅游業提檔升級,支持建設了一批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實施了一批重大文化保護工程項目、補短板建設項目以及邊境旅游和鄉村旅游項目,不斷挖掘產業發展潛力。

  據統計,西藏現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1座,國家地質公園3個,國家旅游度假區1個,風景名勝區16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國家3A級以上景區100多處,具備旅游接待能力的鄉村旅游點300多個。2021年,西藏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別達到4150萬人次、441億元。

  在林芝市波密縣的原始森林裡,細心的人會發現,一些大樹下插著一排排五顏六色的標牌。

  “標牌下面都是‘金疙瘩’,是野生種質的藏天麻。”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董斌解釋說,在內地野生天麻資源已非常稀少,而在波密原始森林裡野生天麻資源豐富。當地農技部門和公司技術人員收集野生藏天麻,在最大限度保留其優良特性、遺傳多樣性的基礎上進行繁育、利用。

  “一旦品種繁育實現突破,產業也隨之邁入發展新階段。公司已帶動4個村發展種植基地1700多畝,2021年實現產量18萬斤,預計今年的產量能達到30萬斤。”董斌說,下一步,公司計劃主要從事藏天麻育種、回收、銷售,而將種植更多交給當地合作社和示范戶,更好帶動群眾增收。

  高原生物產業,是西藏發展勢頭較快的產業之一。西藏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區域之一,高原生物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西藏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兩江四河”河谷經濟帶建設,高標准建設一批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帶。

  如波密藏天麻一樣,從無都有,從弱到強,西藏農牧業逐步形成那曲牦牛肉、林芝蘋果、芒康葡萄酒、白朗蔬菜、察隅獼猴桃、崗巴羊肉等一張張“亮麗名片”,並逐步走出高原,品牌帶富效應日漸凸顯。

  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再邊遠的鄉鎮也能收到快遞,藏醫藥備受青睞,高附加值新作物落地生根,農民家門口變身“產業工人”“職業農人”……西藏各地產業發展正不斷出現令人驚喜的新景象。

  清潔能源是西藏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顯示,西藏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1.74億千瓦,位居全國第一,同時西藏太陽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豐富。

  根據自治區發展規劃,西藏將著力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一基地、兩示范”,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發揮獨特作用、貢獻重要力量。

  昌都市發改委主任陸方說,地處藏東的昌都市水風光互補資源豐富,清潔能源開發潛力較大,結合自治區總體布局,將通過“水光互補”“水風光儲互補”開發模式,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和清潔能源接續基地建設。

  賦予高質量發展多層次內涵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西藏堅持所有發展都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有利於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眾。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的江孜縣,麥浪滾滾。這裡是西藏的糧倉。

  今年69歲的紫金鄉努堆村村民巴加,看著田間沉甸甸的青稞穗,滿心歡喜。他告訴記者,家裡24畝土地一部分進行了流轉,剩余自種的均由合作社提供耕、種、收一條龍機械化服務,他和老伴兩人就足以完成田間生產,收入更是翻了番。

  努堆村村委會主任普貴介紹,村裡成立的專業合作社,購買了深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30多台大型農業機械,不僅統一管理村裡土地,還為周邊村庄8000多畝土地提供機械化服務。

  在西藏,農牧業是與群眾最息息相關的產業。近年來,隨著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在雪域高原各地不斷涌現,西藏傳統農牧業朝著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邁進,在減輕勞動強度、解放更多勞動力的同時,也帶動著農牧民增收致富。

  從“二牛抬杠”到現代化機械耕種,從一家一戶散養到現代化養殖基地引領……隨著各項產業發展,西藏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持續深化,大家一起為美好發展願景不斷努力,朝著幸福新生活接續奮進。

  走進林海雲霧間的魯朗國際旅游小鎮,柏油路縱橫交錯,酒店、民宿與自然融為一體,商業街上分布著手工藝店、小超市、“雙創”基地、特色餐飲店等。

  “從附近居民開辦家庭旅館的‘小打小鬧’,到廣東省對口援藏人員對小鎮旅游進行整體設計改造,魯朗旅游獲得了較大提升。”魯朗鎮扎西崗村村民平措介紹,如今,在魯朗開辦民宿、酒店上班、經營餐飲的既有附近村民,也有來自其他省份的各族群眾。還有多位驢友被這裡的風土人情所深深吸引,留下來開辦客棧。

  和魯朗百姓一樣,不少群眾在產業發展中感受著穩定增收帶來的踏實感。

  位於瀾滄江上游的曲孜卡鄉、納西民族鄉、木許鄉,是昌都市芒康縣的葡萄主產區。這裡葡萄種植規模超過1萬畝,通過將葡萄出售給葡萄酒廠或自釀葡萄酒出售,戶均年增收超8000元。

  “這裡出產的玫瑰蜜葡萄色澤暗紅,粒大味甜,經過篩選、清洗和自然發酵等過程,變身為面前的這杯美酒。”熱情好客的農家樂老板果拉卓瑪介紹說,當地納西族群眾自釀葡萄酒已有上百年歷史,不少外地游客專門購買自釀葡萄酒帶回家。從自釀自喝的簡單幸福,到作為土特產出售的增收幸福,納西族群眾心裡感到踏實。

  百姓錢袋子鼓起來,生活品質隨之升級。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統計顯示:2021年,西藏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0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西藏網上零售額189.7億元,同比增長61.1%,在實物網絡銷售中,食品酒水零售總額佔27.8%,珠寶禮品、醫藥保健分別佔17.3%和14.9%。

  著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西藏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尋帶動,在立足高原實際中覓優勢,在深挖后發優勢中努力追趕,在推動成果共享中感受幸福,高質量發展的雪域畫卷越繪越精彩。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