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西藏大學:七秩芳華 立德樹人

 瓊達卓嘎 徐馭堯 次仁羅布
2021年10月18日12:04 | 來源:人民網-西藏頻道
小字號

       

       2021年10月16日,西藏大學迎來了辦學7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伊始,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為做好群眾工作、培養懂藏文的干部,於1951年11月舉辦藏文干部訓練班,在非常特殊的社會環境和艱苦的自然條件下,從帳篷學校起步,開啟了西藏大學建設發展的歷史長河。

       雪山之巔、高原學府﹔崢嶸歲月,七秩芳華。辦學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大學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教育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內地兄弟高校的無私援助下,堅持“特色立校、質量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持續發展”的辦學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條在極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區興辦現代高等教育的路子,培養了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部區合建高校,為加快西藏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科競爭實力穩步提升

       近年來,西藏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西藏大學學科建設等有關工作意見》、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大力實施“211工程”重點大學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重點學科建設等一系列項目,形成以“弘揚民族文化、引領高原科學、培養高端人才、服務西藏建設”的一流學科發展思路,聚焦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凝練出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特色明顯、相互關聯密切、具有發展潛力的多個學科。

       西藏大學校長金永兵介紹,學校以學科建設夯實發展基礎,整合發展資源,引領發展方向,不斷優化學科結構,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造更多學科高峰,帶動學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在現有的基礎上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形成生態學作為我校一流學科建設的學科,下設高原科學與技術和高原民族優秀文化2個研究領域,從“海拔”和“時間”兩個維度探究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學校堅持“扶強”、“扶優”、“扶特”,並逐步通過優勢特色學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實現學科整體水平的提高。

       據介紹,目前西藏大學現有生態學、中國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4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017年生態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在構建合理學科體系的基礎上,該校加強實驗室、觀測站等學科基地的建設工作。為兩大學科領域分別建成高原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和民族優秀文化研究中心兩棟大樓。另外,分別建成“一站一庫三中心”“一院一館一庫一基地”兩大學科領域共性學科平台。在2019年獲批的波密地質災害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那曲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21年獲批的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基礎上構建了由8個野外觀測站共同組成的“第三極”空天地一體化野外科學觀測綜合平台,掌握核心資源,提升科研話語權,為一流學科進一步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平台基礎。

       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

       圍繞“打造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匯聚一流師資隊伍,培養一流創新人才,產出一流教學成果”的建設目標,西藏大學積極構建本科專業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探索出一條符合學校和西藏實際的一流本科教育的實踐路徑。學校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獲批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大力推進專業建設,自治區專業培育點4個,立項建設校級一流專業9個。新增了生態學、學前教育、口腔醫學、舞蹈表演、翻譯、稅收學6個本科專業,當前,學校本科專業總數53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自治區特色專業5個),涵蓋10個學科門類。制定了《西藏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意見》,對專任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培訓,立項建設“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示范課程和“課程思政”教改項目,在教學評價體系改革中增加了“課程思政”評價指標,引導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實就業創業“一把手工程”,出台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意見,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年均就業率達到90%以上,畢業生品行能力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力發展成人繼續教育,先后挂牌“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區干部教育培訓中心”,與國家開放大學共建西藏分部協議成功簽訂,遠程教育平台實現轉型升級,累計培養成人生1.5萬人,構建了惠及全民的終身教育體系。

       服務西藏地方更加主動

       按照“瞄准大需求、組建大團隊、建設大平台、爭取大項目、多出大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學校統籌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師資等資源,在打造重大人文社科平台、重大自然科學平台、重大智庫平台上持續發力,在原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發改委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和自治區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重要科研平台的基礎上,建設了珠峰國際高原科學野外觀測及醫療救護站、西藏麥地卡國家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高原重大基礎設施與環境實時在線安全監測中心、青藏高原特殊人群遺傳資源庫、極端環境微生物種質資源庫,打造地球“第三極”空天地一體化野外觀測科研平台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僅“十三五”期間,學校就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5項、冷門絕學國別史研究專項2項、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重點項目1項﹔獲批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3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3項﹔獲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際級和省部級優秀科學成果獎勵達25項﹔發表CSSCI及中文核心論文486篇、SCI論文109篇、EI論文23篇,出版專著56部。積極建設以《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龍頭的學術期刊集群。目前,《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藏大學學報》(藏文版)《高原科學研究》三大學術期刊均進入國家級核心期刊序列,成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

       辦校70年以來,西藏大學已探索出一條在特殊高原邊疆民族地區興辦現代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累計培養8萬余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為我國西藏和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成為西藏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咨詢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對外開放與交流的重要窗口。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