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西藏措美县扎杂村、卓德村:比学赶超 即鼓了口袋 又富了脑袋

2021年10月28日17:00 |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山南市措美县全力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 幸福家园建设者"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美化村居面貌,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通过“志智双扶”和“转变观念”为抓手,补齐“精神短板”,提升物质文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哲古镇扎杂村、卓德村是相距15公里的邻村,近年来,两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下,通过取长补短、比学赶超两村村民即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破除思想籓篱 奋进幸福生活

扎杂村、卓德村均是纯牧业村,卓德村可利用草场面积只有3.1万亩,牲畜数量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加之村民思想观念落后,认为牧业是根本,而且最为稳当,长此以往,阻碍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而扎杂村却恰恰相反,村民市场经济意识好、致富信心足,该村全年外出务工人员500余人,是措美县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居之一。

物质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卓德村委以“志智双扶”和“转变观念”为抓手,切实在增强群众致富信心,拓宽群众致富门路上下功夫,采取走村入户和集中宣讲的方式,讲政策、鼓信心,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加之邻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卓德村村民经济意识、致富信心不断增强。

卓德村村民古桑曲吉是四级肢体残疾,前些年由于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是卓德村最贫困家庭之一,但是性格要强的她,看到邻村扎杂村许多年轻人在外经商,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善了家庭条件,于是2010年,她毅然决定前往拉萨学习裁缝,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古桑曲吉终于在拉萨有了自己的裁缝店,她和两姐妹负责加工,哥哥负责将货运往各地,全家所有劳动力均实现了就业,而他们销售的卡垫、藏式靠垫,深受拉萨、山南等地群众的欢迎,2020年销售额达到了20余万元。

图为古桑曲吉的父亲向记者展示加工的藏式卡垫

德吉措姆家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当年全家人均收入仅为2000余元。“当时我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愿外出务工,只有牧业收入,经济拮据,只能勉强够吃。”德吉措姆说“前些年经常能听到扎杂村八组的次仁外出务工赚到了4万块钱,扎杂村的白玛一家长期在拉萨经商,一年赚了十几万。”于是德吉措姆也带着弟弟外出务工,2020年两人在外务工挣到了6万余元加上牧业收入,相比前几年人均收入翻了10倍有余。

图为德吉措姆在务工返乡期间编织毛毯

村民查堆是卓德村出了名的精明能干,2011年看到扎杂村有人买了货车赚到钱了,于是他通过小额贷款买了货车跑起了运输。3年里,查堆又买了一辆货车和2个小型装载机,还在卓德村和哲古镇开起了餐馆,带动了4个村民稳定就业。

图为卓德村民查堆妻子在自家餐馆

像古桑曲吉、德吉措姆、查堆这样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增收的卓德村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卓德村村民就业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现在村里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在外务工,有服务行业的、在建筑工地的、跑运输的、还有个体户,群众的收入也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卓德村党支部书记央金卓嘎说。

截止2019年底,卓德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人均收入增长至11500元。进一步拉近了与扎杂村的收入差距。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卓德村群众就业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村“两委”的宣传教育,也离不开扎杂村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良性影响也在扎杂村体现的淋漓尽致。

破除陈规陋习 营造乡风文明

近年来,扎杂村充分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居面貌,美化农牧民居住环境,乡村建设旧貌换新颜。

走进扎杂村,昔日老村旧貌不复存在,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庭院,一条条整齐洁净的街道、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村民悠然自得,牛羊成群惬意。

图为扎杂村漂亮干净的广场

而几年前,扎杂村并不是这样的景象。

“高、密、脏、乱、差”,这是扎杂村村民对过去村子的评价。以前的扎杂村垃圾围村、废物遍地、风一起垃圾尘土满天飞,房屋布局凌乱密集,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村民整体素质偏低,赌博、酗酒、家庭纠纷时有发生,屋前房后随地大小便的情形更是随处可见。

2018年,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后征求群众意愿,措美县精准锁定169户788人作为搬迁对象,2020年6月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新房,居住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于是破除陈规陋习,营造乡风文明成了头等大事。

图为扎杂村新貌

为了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扎杂村“两委”也是绞尽脑汁。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后,在原有的村规民约基础上,针对本村婚姻纠纷、酗酒闹事、陈规陋习等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加强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现在扎杂村的婚姻纠纷、治安案件有了明显的减少。与此同时,为彻底改变扎杂村过去陋习,切实让讲文明、爱生活意识深入人心。扎杂村以“四讲四爱”为载体,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事,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前往全国文明村卓德村学习人居环境治理经验,对照先进,发现差距,调动了全村村民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形成赶超卓德的竞争态势。

走进村民白玛央金家中,院内整洁有序、屋中窗明几净,刚刚装修好的客厅、干净整洁的厨房、一尘不染的藏式家具,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图为扎杂村白玛央金家

“我们组长每次开会,都说卓德村每家每户都很干净,还上了电视呢,他们家卫生这么好我们也不能落后呀,而且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打扫卫生也方便。”村民白玛央金说。

从漠不关心村居环境到主动参与环境整治,从对家庭卫生不以为然到自觉主动的讲文明爱生活,群众观念的转变和“四讲四爱”的深入人心,让扎杂村的人居环境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良性竞争的氛围,促使着两个村的进步,卓德村改变了观念,实现了增收,奔向了幸福生活。而邻里和谐、乡风文明也在扎杂村蔚然成风。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保障下,现在的扎杂村、卓德村村庄宜居、乡风文明、村民富裕富足,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山南市措美县文明办供稿)

(责编:郝洁、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