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辨认考核传承千年藏医药文化
“这个植物是什么药?”记者问。
“嘘!不能说,说出来就漏题了。”自治区藏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玛央珍压低声音,微笑着回答。
这是一场传承了数百年的考试,公元17世纪形成了系统的藏药材识别大赛规范。而今,虽然无关职称,不过气氛异常紧张。
此时,在候考室,自治区藏医院19个科室的56名一线医生,紧张地翻阅书籍,心中不停默记。
不久前,自治区藏医院的传统药材辨认大赛在拉萨举行。现场,摆放着200多种新鲜藏药材,都是刚从林芝、拉萨等地山中采集回来的,依旧翠绿,比赛选用了其中的105种藏药材作为考试内容。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占堆、洛桑多吉、索朗欧珠、旦松扎巴等藏医专家现场巡视。今天,他们亲自考核年轻人。
“难!在15分钟之内,准确识别出药材,考验的是熟练程度。”参加比赛的“90后”骨科医生白玛多吉直言。
准备这场考试,白玛多吉花了一周时间,与同事还跑到野外“预演”了一次。他说:“常用藏药材至少有1000多种,长在不同海拔区域的药材形状差异很小,识别难度大。”
辨识药材,是一项基本功。“年轻藏医必须把传统基本功传承下来!”白玛央珍说。
老院长洛桑多吉特地穿上节日藏装,在现场监考,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藏医传承下来的本领,一旦失传,藏医的鉴别能力也就中断了。”
坚持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如今,藏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早已秉持开放态度。在自治区藏医院,对患者检查,就使用西医作为辅助诊疗手段,运用传统藏医进行治疗、康复,诊疗效果大大提升。
对此,76岁的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占堆深有体会:与他年轻时相比,现在藏医的诊断水平大大提高了,加之藏医进行了分科更加专业,诊疗能力随之提高了。
“我8岁跟着叔叔学习,12岁来到拉萨‘门孜康’接受系统的藏医教育。”占堆告诉记者。那时,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药材辨认考试。
拉萨“门孜康”始建于1916年,正是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每年八月有举办藏药材识别大赛的惯例。那时,老师会带着他们背着干粮和帐篷,来到拉萨北郊藏药材丰富的夺底沟采药,手把手地现场教学。
下山后,学生们就马上面临药材识别的考试。“一共有三四十人参加考试,最后几名,要扮演白毛驴和黑毛驴。”占堆说。
现在,虽然表演取消了,但是考试排名现场公布。一位现场考生直言:“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会觉得很丢脸。”
“排名不是目的,这是对成绩不佳的学员的一种鞭策,来年好好准备,争取更好的成绩。”自治区藏医院副院长程志立解释说。
在程志立看来,考试只是一种激励学习的形式,最后的专家讲解药材才是一项重头戏。
记者看到,考试结束后,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专家旦松扎巴,听他讲解难点。专家旦松扎巴讲解完之后,考生没有散去,各个科室的专家,还带着年轻医生,现场重点讲解植物的药性。这项传统活动,让年轻医生与专家直接对话。
一项传统比赛,如今赋上了新内涵。
自治区藏医院党委书记唐荣科对年轻医生嘱咐:“学习第一,比赛第二,提高药材辨认水平,年轻医生要向老专家多请教、多学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