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重走先遣连英雄曾经踏足过的土地:与英雄,时刻同行

米玛
2021年08月06日10:00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小字号

a.jpg

  图为西藏日报社记者米玛(左三)、晓勇(右二)与矿岱老人(左四)一家合影。记者 洛桑旦增 摄

  追寻英雄的路,可能有很多种。

  30天,重走先遣连英雄曾经踏足过的土地,隔着时空向英雄致敬;与英雄的后人见面,聆听英雄成长的故事;一路沐浴一种精神,接受一场英雄的洗礼。

  其实,英雄应该活在每个人的心里,时刻与我们同行。

  从西藏阿里前往新疆叶城的路并非想像中的坦途,这条跨省相距千余公里的219新藏线,自修建以来,就是阿里人民生产、物资生命线。

  6月9日,天未亮,西藏日报社“追寻英雄足迹”采访组一行两辆车9人从狮泉河出发,过日土县,经红土达坂、松西达坂,越过海拔最高的界山达坂,过“死人沟”泉水湖入新疆境内。山路险峻,雪山连旷野,景色却单一。跨过奇台、康西瓦、阿克阿特、黑卡、麻扎、库地等数座达坂,于6月10日凌晨3时,终于抵达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老兵矿岱的寻父情结

  休整一天后,我们由叶城县向新疆巴州州府所在地库尔勒市出发,这是一次与先遣连英雄后人的相约。

  “矿岱老兵”是矿岱老人设置的微信头像。今年73岁的矿岱是进藏英雄先遣连烈士巴利祥的儿子。

  这些年,曾当过兵的矿岱一直以一名老兵和先遣连英雄后人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进藏英雄先遣连的精神,以一言一行时刻影响身边人。

  1948年,矿岱出生在新疆巴州和静巴仑台阿拉沟。在娘胎时,其父巴利祥,就被和静王爷招兵走了。

  因此,矿岱是个遗腹子。矿岱的寻父情结,最初源于“父亲是谁、在哪里”等问题,渐渐地,关于父亲巴利祥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地收集起来,慢慢根植在心里,最后,从未谋面的父亲和进藏英雄先遣连成为矿岱心里的一座丰碑。

  于是,“追寻父亲的足迹,做像父亲一样的人”成为矿岱一生的追求。

  矿岱的父亲巴利祥在新疆巴州和静巴仑台山区长大,他骑术高、枪法好,而且特别能吃苦,是先遣连23名和静籍土尔扈特部蒙古族战士中的一员。

  在先遣连,巴利祥素以“神枪手”著称。进藏英雄先遣连骑兵师的历史上,记录着巴利祥的赫赫战功:他和他的打猎小组,共猎野羊210只、野驴123头、野牛122头、野马74匹,共计6500公斤。先遣连靠这6500公斤兽肉,度过了缺食少粮的漫长冬季。

  1951年1月7日,长期打猎劳累已造成巴利祥的极度虚弱,加之饥一顿 、饱一顿,最终夺去了巴利祥的生命。在弥留之际,他说:“我还不想死,我还要为战友们打猎,我还没到噶大克,我还没有完成任务,我还没能回趟老家……”

  每一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品质总是一脉相承的。矿岱老人的这一生,受父亲巴利祥的影响极深。他一生秉持“认真、坚持、忍耐”的人生理念,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家人,也影响着身边许多人。

  曹海林之女首度公开忆父亲

  在库尔勒市,我们采访到另一位进藏英雄先遣连的后人曹锁琴,她是进藏英雄先遣连连长曹海林之女。

  这是曹海林的后人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先遣连不少战士是在新疆和平解放时从国民党部队起义而来,曹海林就是其中之一。

  曹海林191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3年9月,兵荒马乱,他被盛世才的骑兵团抓了壮丁。1949年随陶峙岳将军“9·25”起义后,接受改编,1950年5月被整编为独立骑兵师骑兵第一团一连,任连长。

  曹海林曾带领广大起义官兵参加过新藏公路的修筑任务,担负着普鲁卡子段开山拔牙的任务,是当时闻名全师的筑路攻坚连。

  在曹锁琴的成长史里,父亲曹海林讲关于先遣连的事并不多,但先遣连翻越新藏边界界山达坂的事,曹海林却不只一次提到,他总说:“先遣连是20多个党员背过界山达坂的。”

  海拔6380米的界山达坂横亘在西藏藏北与新疆南疆之间。71年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曹海林所在进藏先遣连50%的战士在翻越界山达坂时出现严重冻伤和缺氧导致的各种症状,马匹大量倒毙,人员负荷每日加重。

  为能尽快解决困难,顺利翻过界山达坂,先遣连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还没有入党的曹海林被先遣连总指挥李狄三邀请旁听。

  “那次会议对我父亲的震撼极大,父亲经常讲起当时的场面,党员们面对那样艰难的现状不顾自身安危,都争着抢着向股长申请给自己多分配一些任务。”曹锁琴说,“会上,我父亲几乎是流着泪恳请道,‘我也想入党。我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多为你们分担点难处,我知道自己还不够格,可是我一看到你们有难处就急了,明天我把我的马也让给病号骑。’李狄三听后很感动,当场表态愿意做我父亲的入党介绍人,那天是我父亲一生中最激动的一天,父亲于1950年8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年“三反”运动中,曹海林和先遣连战友被错误打成“叛国集团”。经过一年多的审查,“判国集团”被平反,但先遣连还是被遣散。连队官兵大都被发往原籍所在地,或进兵团农场劳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对他们的冤枉和骚扰才彻底结束。

  对此,曹海林不仅毫无怨言,还积极配合上级审查,最终洗清冤屈。至今,父亲一句话,让作为女儿的曹锁琴感到无比自豪:“当娘的有时不也会错怪自己的儿子吗?可做儿女的总不能因为老娘的一次错怪就忘了养育之恩啊。只要自己清清白白,问心无愧。只要心里觉得对得起党就行了。”

  在曹锁琴眼里,父亲曹海林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由于长期的劳累,积劳成疾,他最终于1978年3月27日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终年61岁。

  曹海林一生多挫折。但他和先遣连的每个人都是共和国的英雄。他们始终奉行的“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集体负责、对个人负责”的精神,将世代永存。

  土尔扈特之子的英雄本色

  6月13日上午,我们采访组一行从库尔勒市前往和静县,在距离和静城北约5公里处的和静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进藏英雄先遣连9位在阿里牺牲的和静籍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烈士。

  在巴利祥之子矿岱等人多年呼吁下,有关部门于今年清明节前,将9位和静籍烈士从阿里烈士陵园迁土安葬于此。他们是牺牲在阿里的蒙古族战士:巴利祥、昂尕、江布利、道尔甲拉、道尔基、坎曼尔、吉福祥、努尔甫、阿廷芳。

  上个世纪50年代,首批从新疆参与到解放西藏的先遣部队136名官兵中有23名来自和静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蒙古族战士,他们是为远征而生的蒙古东归英雄土尔扈特的后裔。

  这些年轻的蒙古族战士,原属于国民党新疆独立旅芦光远所属29团一部,1949年跟随赵锡光将军参加“9·25”起义后,接受改编,编入骑兵8师23团,屯垦于阗。

  1950年5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2军独立骑兵师1团1连。具有爱国主义血统的土尔扈特之子,在骑兵师率先加入修筑新藏公路大军中,在一连连长曹海林的带领下,担负着普鲁卡子段开山拔牙任务,在筑路战斗中,蒙古族战士表现突出,连队涌现出了巴利祥、阿金等劳模,先后有17人立甲、乙等功。

  战胜雪盲立头功的坎曼尔、不惜冒死尝野菜的阿廷芳、力断强弓震昆仑的巴利祥、接通高原运输线的达进才……在先遣连进军藏北过程中,23名和静籍蒙古族战士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坚守扎麻芒堡最艰苦的日子里与缺氧抗争,担负连队放马、打猎、运粮等艰巨任务,最终9名土尔扈特蒙古族战士长眠于藏北高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立下了永恒的功业,为西藏的解放事业,也为土尔扈特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如今,在和静巴音布鲁克草原牧民心中,进藏先遣连的土尔扈特战士,个个都是东归首领渥巴锡式的英雄。他们所在“进藏英雄先遣连”更是一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盖世英雄”的英雄连队。

(责编:次仁罗布、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