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20余載援藏情誼:鐫寫中華民族手足情深、血脈相連史

趙延
2022年08月19日10:5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珠峰腳下“瓜果飄香”的蔬菜大棚、“秘境”墨脫的一片片高山茶場、“茶馬古道”上的特色產業園以及傳統與現代元素融合的魯朗小鎮……這些都一一記錄著援藏工作的累累碩果。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拉開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千裡奔赴雪域高原,無私支援西藏醫療、教育、住房、產業等方方面面的發展。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搞好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優化援藏干部人才結構。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釋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並就援藏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去年7月,在西藏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援藏干部代表時說:“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於高原的。這個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

  “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指引下,援藏工作表現出諸多的創新特點。”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原副院長車明懷介紹,首先是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援藏的各項成果由各族民眾共享。

  中共十八大以來,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中央國家機關、有關省市、中央企業已先后選派近7000名干部人才援助西藏工作。近10年來,共投入援藏扶貧資金171億余元人民幣、實施援藏扶貧項目2311個,推動中國內地284個縣區與西藏的332個縣區、鄉鎮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幫助23萬余名民眾脫貧。

  “援藏工作還堅持以服務於西藏亟需、特需為重點目標,結合實際,為受援地方排憂解難,促進西藏高質量發展。”車明懷說。

  20多年前,日喀則白朗縣僅種植少量藏蘿卜、藏土豆自給自足,當地百姓食用蔬菜單一。1995年,對口支援白朗的山東首批援藏干部決定引進現代蔬菜種植技術,於1998年試種成功。如今,白朗縣成為西藏最大的“菜籃子”,目前那裡建成了西藏首個國家級蔬菜標准化種植示范區、首個出口蔬菜備案基地。

  車明懷表示,十八大以來,援藏形式不斷創新,以對口幫扶、“組團式”援藏為抓手,不斷完善新時代的援藏工作機制。與第九批選派情況相比,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的結構功能不斷優化,進藏接力工作。其中,精准選派“組團式”醫療人才292名,選派“組團式”教育人才400名。

  “去年,遇到何蔚大夫前,我以為自己要癱瘓了。”來自西藏日喀則謝通門縣的石確普赤說。去年,她意外從三米高處跌落,腰椎嚴重骨折。在北京“組團式”第七批援藏醫療隊的脊柱外科專家何蔚及其團隊的幫助下,順利實施手術,經過康復治療,石確普赤如今已經可以正常活動。

  2015年以來,醫療人才和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先后啟動。8年來,來自全中國各地的8批次、約1500名“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接續奔赴西藏。

  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實現400多種“大病”診療不出自治區、2400多種“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療,全自治區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68.2歲提高至72.19歲。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縱然西藏山高路遠,卻阻隔不斷這濃濃情誼。拉薩的街頭可見“北京路”,那曲市有“浙江路”,日喀則市有“山東路”……這一條條道路名稱,是20多年來西藏對各援藏兄弟省市情感積澱的見証。眾多援藏干部中,他們有的三年又三年,有的變援藏為調藏,有的則永遠長眠在了這片雪域大地。

  一心解決高海拔牧民吃飯問題的王軍強,如今溫室大棚裡的黑土豆即將迎來豐收,他卻再也看不到了。中央單位第九批援藏干部王軍強,於2022年5月8日在下鄉調研途中突遇交通事故,因公犧牲,長眠在那曲申扎那片他深愛的熱土上,生命定格在48歲。

  “援藏政策不僅支持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同時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了西藏與祖國內地各族民眾血脈相連、親如一家的濃情厚意。”車明懷說。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