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在雪域高原刻苦訓練,為炮彈裝上“眼睛”,西藏軍區某部女子無人機飛行班——

我用青春守邊疆(新時代·面孔)

本報記者  徐馭堯
2021年07月13日09: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女子無人機飛行班正在進行無人機吊裝工作。
  李 倫攝(人民視覺)

  女兵們正在搬運設備。

  女兵楊春妹正在測風向。
  資料照片

  因理想奔赴高原,以熱血履行使命。在西藏軍區某炮兵旅女子無人機飛行班,有這樣一群女兵,她們平均年齡不到22歲,走出校園、進入軍營,在雪域高原歷經艱苦訓練,熟練地操作起新型無人機,為炮彈裝上了“眼睛”。

  ——編  者  

  

  無人機裝載、發射、拆裝,每一步都必須做到零失誤。演習場中,女兵們操控的無人機為炮彈裝上了“眼睛”,可實現對遠程目標進行偵察校射,這就是西藏軍區某炮兵旅女子無人機飛行班的日常訓練。

  作為遠程火力打擊的重要作戰輔助單位,該女子無人機飛行班於2020年3月正式組建,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2歲、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姑娘們組成。她們在雪域高原奉獻青春,用熱血守衛祖國,以行動詮釋擔當。

  奔赴高原

  “我愛你的方式,是為你守護一方家國”

  對飛行班戰士蘇比·艾合買提來說,她的成長經歷可以在地圖上畫下一個大大的三角形——生在新疆,學在上海,來到西藏軍區成為一名高原女兵。

  小時候,蘇比總跟人說,自己是個兵團人。“那時就悄悄埋下了參軍入伍的種子。”蘇比說。

  考入復旦大學后,一次偶然,蘇比看見校園裡挂著的橫幅——“我愛你的方式,是為你守護一方家國”。這一瞥點燃了蘇比心中的軍旅夢:“為什麼不試試呢?”

  她瞞著家人偷偷報了名,直到當地有關部門去家裡政審的時候,父母才知道女兒報名參軍。去報到的前一天,蘇比給家裡打了個電話:“爸媽,我要去西藏了。”“爸媽雖然擔心,心底還是認可我的選擇。”蘇比回憶。

  同在飛行班,在上海長大的袁媛是獨生女。上大學時,袁媛收到輔導員發來的征兵信息,便果斷填了應征入伍登記表。

  對河南姑娘閆柯來說,站台的告別讓她記憶深刻。2019年9月,這個在開封大學讀書的姑娘毅然選擇入伍。“你永遠都是我的驕傲!”踏上開往軍營的列車,父親這樣跟她告別。

  因為同一個軍旅夢,飛行班的戰士們來到遠離家鄉的西藏,開始了一段難忘的軍旅生活。

  直面挑戰

  “這是我的任務,我一定能完成”

  在上海火車站,蘇比和袁媛第一次相遇。那時,她們都穿著嶄新的軍裝,拿著行李,彼此相望。

  到達拉薩之后,等待著姑娘們的是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和艱深的機械操作知識。剛到高原的蘇比,連跑100米都需要吸氧,惡心、頭暈等高原反應伴隨著她。“要完成手榴彈投擲等訓練課目,對於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女兵們來說非常困難,但她們都堅持了下來。” 負責新兵訓練的同志介紹。

  無人機從高原雲層之上飛掠而過。“火箭筒成功脫落!”指揮設備裡傳來好消息,大家心裡都鬆了一口氣,而袁媛這口氣鬆得特別長——此前,作為發動機檢測員的袁媛,差點因工作疏忽導致無人機無法在預定時間正常起飛。

  青藏高原的環境對人體機能和裝備性能有很大影響,在高原上,大風不僅帶走了溫度,也帶走了數量不多的氧氣。任何一個需要體能的動作,都比平原上艱難數倍。

  實飛前,女兵們要對無人機各個部件、配件和線路進行詳細檢查。有一次,袁媛正給無人機加注燃油,偏偏這時油管裂了,需要使用備用加油管。“打開后備箱,卻發現備用的加油管不見了。”袁媛回憶。任務迫在眉睫,袁媛找來纏繞工具勉強補好裂開的油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趕在實飛前加注完燃油。“哪怕少一顆釘子都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問題,何況我忘記帶的是油管。”復盤時,袁媛懊惱不已,眼淚不住地流。

  飛行班戰士王平被分配到航電檢測員崗位。小到一個螺母,大到每一個艙室,她必須要准確無誤地知道它們的作用,明白可能出現的狀況並掌握相應的處置方法。

  “電池開關已打開,人員已撤離,可以啟動發動機!”螺旋槳高速運轉,無人機蓄勢待發,但還需要完成最后一項工作——拔掉充電裝置及檢測器。這項工作是交給王平完成的,模擬訓練時她卻不敢靠近發射架。有人提議臨陣換人,王平聽后直接蹦了起來:“這是我的任務,我一定能完成。”旁人懸著一顆心,王平深吸一口氣,大膽上前,冷靜地完成了相關操作。

  “我最喜歡聽《我為祖國守邊關》。”王平說。在這首歌裡,有一句詞“缺氧的高原,不缺男兒肝膽﹔最艱苦的地方,總有戰士的勇敢”。飛行班的很多戰士們卻說,“女兒也能守邊關。”

  擔當重任

  “這身迷彩服不僅帥氣,更意味著責任與使命”

  在飛行班,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合作完成。每次出任務后,飛行班的姑娘們分成兩組,通過配合實現無人機對火炮的打擊引導。無人機起飛時,每一個崗位還要分出主要負責崗位和備用崗位,確保不出任何差錯。

  在一次外出執行任務時,蘇比和袁媛負責同一個任務,在飛機起飛前進行安裝和檢查。但是,她們在安裝無人機的部件時,卻出現了問題。臨近起飛,飛機發生狀態錯誤,急需調整安裝,但兩人卻在如何檢查錯誤並重新組裝的過程中產生了分歧。

  當時,蘇比堅持選擇自己的技術方案,飛機最終成功起飛。雖然危機解除了,但自己的方案被否決,袁媛不太開心。

  蘇比湊到袁媛身邊,本想說點什麼,卻又無從開口。突然,飛機螺旋槳飛旋,巨大的轟鳴聲把正在發呆的袁媛嚇了一跳,氣流沖來,袁媛一個踉蹌。蘇比趕緊上前,扶住了袁媛,握住戰友的手,兩人相視一笑,剛剛的不愉快煙消雲散。

  工作之余,戰友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王平會把自己畫的畫送給戰友,蘇比也經常帶著戰友們跳舞,營房裡的戰友都漸漸熟悉起了彼此的方言。“爸媽給我寄來了很多家鄉特產,我們一起分享。”蘇比回憶,“一個營房,戰友們打成一片,就像一個大家庭。”

  自2020年6月飛行班第一次實戰訓練后,女兵們已經完成多次訓練和飛行任務。去年底,新兵入列,一些老兵離開,蘇比、袁媛她們承擔起了帶新人的任務。

  “有了高原紅,皮膚也晒得很黑,但是我覺得值得,我看到了自己的蛻變。這身迷彩服不僅帥氣,更意味著責任與使命。”蘇比說。作為一個主要由義務兵組成的集體,飛行班人來人往——她們把自己的青春留在高原,也留下了難忘的經歷、獨特的印記。

  (傅德旺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3日 15 版)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