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冰芯庫:紀錄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檔案”

【查看原圖】
青藏高原冰芯庫。人民網 李海霞攝
青藏高原冰芯庫。人民網 李海霞攝
來源:人民網-西藏頻道  2021年05月28日16:22

人民網拉薩5月28日電 (李海霞)冰川被稱為“大自然的博物館”,也被稱為“無字天書”。冰芯,則是從冰川鑽取的圓柱狀冰體,是冰川學領域的關鍵研究素材。通過分析冰芯中各種成分的變化,可以解釋過去千萬年氣候變化歷史。

我國對青藏高原冰芯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7年,科學家們在敦德冰帽,成功鑽取了第一根青藏高原冰芯,開創了青藏高原冰芯研究新紀元。1992年,在西昆侖山鑽取了309米長的古裡雅透底冰芯,是目前世界冰芯研究史上鑽取的中低緯度上最深、時間尺度最長的山地冰芯。1997年,科學家們又在希夏邦馬峰鑽取了達索普冰芯,創造了世界冰芯研究界採樣點海拔最高(7200米)的紀錄。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屆公眾科學日當天,中科院青藏所拉薩部向公眾開放,展示了青藏高原冰芯庫。這裡保存了過去30多年中鑽取的2032米青藏高原冰芯,是紀錄全球氣候變化的寶貴的“自然檔案”。

分享到:
(責編:旦增卓色、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