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为教育插上“数字翅膀”

——西藏乡村教育驶入优质均衡发展快车道

2025年05月21日09:44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在日喀则市吉隆县中学新机房内,学生们头戴耳机跟随教师指令进行实操训练。

  日喀则市萨嘎县中学开展两平台应用培训,助力教育数字化升级。受访单位供图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日喀则市萨嘎县中学,初二年级的藏文教师格桑普布正专注地看着“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的直播画面,在笔记本上工整地记录着授课要点。屏幕那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一堂精彩的藏语文示范课正在进行。

  “我发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非常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能极大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听完直播示范课后,格桑普布感慨道。这样跨越地理阻隔的“云端课堂”,早已成为我区乡村教育数字化的日常写照。

  乡村校园:

  数字化浪潮下的华丽转身

  作为在萨嘎县中学任教16年的教师,格桑普布经历了学校从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的转变。“从前上课,只能依靠黑板和粉笔,现在都用上了白板和PPT,丰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格桑普布说。

  如今的萨嘎县中学,教育数字化成果随处可见。教学白板、录播室等数字化设施一应俱全;280台数字阅览器,实现每3名学生共享1台设备;60台AI语文课堂智能语音答题设备,构建起“教—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场景,有效解决备课资源、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诸多问题。

  萨嘎县中学的蜕变,是我区乡村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而这背后,是我区对“数字西藏”建设及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积极践行。

  协同发力:

  结对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我区以“21+21”优质资源全覆盖工作为抓手,统筹21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对口帮扶21个县多所学校,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穿越地理阻隔,精准抵达乡村课堂。

  21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依托两个平台,以不同方式更新优质课程、教学案例、数字图书等教育资源,成为乡村教师的“云端加油站”。在“云端课堂”上,援藏教师带头开展公开课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已成常态;部分示范校每月上传的优质教学资源,成了乡村教师备课的“百宝箱”;示范校与结对校共同观看区外专家的教材解读讲座,让乡村教师紧跟教学改革步伐……这些原本局限于城市校园的资源,通过光纤穿越雪山峡谷,播洒在乡村课堂。

  各示范校聚焦结对校实际精准施策,构建起资源共享、经验互通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在硬件升级方面,林芝市八一中学为墨脱县中学、米林市中学、察隅县中学添置教育数字化设备,夯实智慧教育基础;在教师培养方面,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创新教师成长路径,与结对校互派骨干教师跟岗交流,以线上公开课推动教研范式优化;在理念传播方面,昌都市实验小学发挥天津援藏教师传帮带作用,多次组织援藏教师团队奔赴下察隅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送培,让先进教学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各地市教育局紧扣乡村教育振兴主线,同步发力赋能乡村教育数字化。那曲市教育局推进各示范校数字校园网络升级,优化教学设备,让智慧教育“高速路”直通高原课堂;林芝市教育局划拨专项资金,为教育结对帮扶注入强劲动能;日喀则市教育局聚焦边境教育薄弱环节,组建“送教轻骑兵”深入边境县学校,开展暖心捐赠与精准授课……

  与此同时,各地市及“21+21”相关学校通过教学技能比赛、数字技术应用培训等举措,为乡村教师搭建数字素养提升平台,助力教师用足用好数字化平台和工具,让乡村课堂和智慧教育同频共振。

  回归本质:

  以技术赋能助力学生成长

  “当智慧大屏第一次取代黑板立在教室,当云端备课系统用手机就能随时登录,我突然明白,教育数字化不仅仅是换个新设备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教育环境的改变。”谈及教育数字化浪潮,吉隆县中学教师益西次旦深有感触。

  在益西次旦看来,教育数字化的核心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让技术服务教育。“教育数字化就像为课堂开了无数扇窗,让我们能看到更美丽的图景。这几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成为技术达人,而是找到了教书育人的新视角。我觉得最酷炫的技术,也比不上看见学生眼睛发光的那一刻来得动人。”益西次旦说。

  如今,我区正以数字化组合拳打通教育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从智能大屏点亮高原课堂,到云端课程跨越山海而来,这条铺向乡村的“数字天路”,既是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更是以学生为本的崭新体验。当数字技术扎根雪域高原,一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嘎娃白玛)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