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治之举 筑幸福之基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图为工布江达县社区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宣传品。文/图 记者 刘枫 谢筱纯
基层治理事关千家万户,是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以社区大党委建设为抓手,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创新服务载体、深化智慧管理,推动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治理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提升发展效能聚势赋能。
织密组织体系,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按照“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原则,工布江达县着力创新组织架构,扩大治理“朋友圈”。由县委统筹、县委组织部和社工部牵头,全面整合县城党建资源,推动党建互联共建,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果林卡社区共治组织架构,推行“1+5+N”大党委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动辖区机关、学校、企业、商圈、社会组织5类主体党组织,吸收N名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建立“双向需求清单”和“资源服务清单”,实现“组织搭台、多方唱戏”。
同时,健全运行机制,织密责任“一张网”。通过建立“月联席议事、季考核评价、年述职评议”制度,将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情况纳入党建考核,明确4项权责事项。2024年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2次,推动解决停车难、物业纠纷、用水用电、冬季供暖等民生问题70余件,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强化阵地建设上,工布江达县将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0名,整合公安、市监、住建等部门数据,建立“人、房、事”动态数据库,从而延伸了服务“触角”。其中,通过试点“智能感知系统”,在重点区域安装烟感报警、井盖监测等物联设备57个,2024年预警消防隐患11起,问题处置效率提高70%。
优化服务阵地,构建党群服务“暖心矩阵”
工布江达县坚持标准化建设,推动服务“零距离”。立足党建引领,紧扣“共建、共治、共享”思路,在县步行街建成果林卡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按照“一厅多室”功能布局,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红色书屋、调解室等功能区,整合社保、民政等8大类15项高频业务“一窗受理”,办事时限压缩60%。在此基础上,同步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维修、健康辅助、应急、共享药箱等工具用品和设施,惠及群众600余人次。
项目化运作是解锁需求“精准度”的重要依托。对此,工布江达县积极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模式,聚焦“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需求,创新设立“五点半课堂”“长者食堂”“小哥充电站”等特色服务项目8个;开设“健康小屋”,配备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等常用药品,免费为老年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测量等健康服务;制作“10分钟微课堂”,为外卖骑手开展交通安全培训3场5人。
此外,工布江达县还通过品牌化培育,努力架起民族“连心桥”。立足多民族聚居特点,打造“石榴籽议事厅”“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等载体,举办藏汉双语互学、藏汉双语政策宣讲等富有民族团结特色活动12场次,培育“阿佳调解队”“党员翻译官”等志愿服务队4支,化解邻里纠纷11起,2024年社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0%,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聚焦科技赋能,打造基层治理“数字样板”
工布江达县积极探索智慧平台建设,通过开发“果林卡智慧社区”平台,集成党建公示、物业报修、民意征集等11项功能,辖区用户注册率超90%,实现治理“一网统管”。其中,“随手拍”功能累计收集群众问题及诉求25件,办结率100%,物业服务投诉率下降25%,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持续提高。
创新网格管理,推动响应“一键直达”是工布江达县基层治理的又一亮点。工布江达县通过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将社区精准划分8个大网格、35个微网格,15项高频事项、206名党员进网入格,打造“红色先锋驿站”6处,通过党员“双报到”以及居民微心愿等,推动社区治理“关口前移”,实现“党组织覆盖到楼栋、服务延伸到门口”。
不仅如此,工布江达县还不断深化数字党建,激活党员“云端动能”。积极开设“云端党校”,推出“微党课”“党史微视频”等线上活动,累计参学党员3350余人次;建立流动党员“线上支部”,组建流动党员微信联络群1个,确保党员教育“不掉线”;用好林芝市智慧党建平台,实时监管各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党员志愿服务等情况,持续增强党员“智慧化”管理取得新实效。(刘枫 谢筱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