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劳模精神闪耀珠峰脚下

——“西藏工人大思政课”走进日喀则市宣讲纪实

2025年04月15日10:17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道路;像一把钥匙,开启梦想之门。

  4月9日至12日,“西藏工人大思政课”的一场场宣讲,将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奋斗事迹带到年楚河两岸,所彰显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点燃了日喀则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追梦热情,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在珠峰脚下激荡出更磅礴的旋律。

  讲故事感人至深,劳动光荣的理念叩击心灵

  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公路管理业务主管郭明义——他扎根基层40余载,20年如一日提前两小时到岗,发起成立全国性“郭明义爱心团队”,无偿献血超6万毫升;

  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操作师李万君——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技术攻关150余项,代表了中国轨道车辆转向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原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保国——他25年来一直坚持战斗在危险的排爆工作最前沿,用忠诚之魂、血肉之躯为党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总队首席宣讲员、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综合办公室主任何德全——他从2006年开始从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讲解工作,为人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大庆石油会战历史;

  兰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兰州奔马出租集团雷锋车队理事长苏彪——他以坚定的“追锋”信念,组织一群出租车司机通过车轮把新时代雷锋精神传到了兰州的大街小巷。

  在这个暖意融融的春天,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们走进日喀则、走近干部职工,用自己的奋斗经历、拼搏故事,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刻印在聆听者的心中。

  南木林县第一中学学生白马曲宗说:“我认真聆听了劳模的故事,真切懂得了什么是劳模精神。我将把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融入学习中,打磨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工匠担当。”

  讲精神生动深刻,模范标杆的形象矗立心间

  无偿献血、开远光灯照亮乘客回家路、归还乘客丢失的物品、组织“爱心车队”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苏彪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生动诠释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在吉隆县宣讲专场,人们用一次次掌声回应张保国讲述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排爆真实故事。“每一次排爆都是与生命的对话,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背后的团队支撑。”张保国的肺腑之言引发全场共鸣,他寄语干部群众:“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心怀信念、迎难而上,平凡的坚守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从“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到“五把铁锹闹革命”,再到“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定日县专场,何德全对“铁人”王进喜和中国石油的故事如数家珍。当提及王进喜带领工人们人拉肩扛搬运钻机时,听众仿佛目睹了在严寒的冰雪世界里,石油工人们高喊着口号,齐心协力拖拽沉重设备的场景;当讲到王进喜勇敢跳入泥浆池中制止井喷的英雄事迹时,大家更是深受感动,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石油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听着‘铁人’王进喜的故事长大,今天通过何德全老师的讲述了解到更多英雄的事迹,更进一步理解了铁人精神,‘铁人’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加光辉耀眼。”现场一位基层干部眼含热泪地说。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榜样。此刻,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默默耕耘、追求卓越……一个个抽象的词语,在宣讲员们的讲述中,渐渐具化成一个个高大而清晰的形象,矗立在广大干部职工心间,永不磨灭。

  讲梦想激昂热烈,精神信仰的力量引领前进

  郭明义复员到鞍钢后,先后在7个不同的岗位工作:当大型车司机时,创出了全矿单车年产最高产量;任车间团支部书记时,所在支部是鞍钢红旗团支部;当宣传干事时,一年发表100多篇新闻稿件;搞技术改造时苦学英语,成了让外国专家认可的翻译和好友……成绩缘何而来?郭明义给出了答案:“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选择做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号召所有人:“我们身处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这一理想、信念、信心,才会有力量、有智慧,有强大的生命力。”

  “工匠精神就是用智慧和技能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达到极致,成为艺术品!”李万君对工匠精神的解释言简意赅,而他践行工匠精神却用了整整37年。回忆往昔,为了攻克“复兴号”转向架焊接难题,他带领团队日夜坚守,历经上万次试验,最终成功突破技术壁垒,使我国高铁转向架焊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李万君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大家:“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对自己所选定的目标执着地追求,总会有收获。”

  西藏工匠、江孜藏毯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旦增称来听完十分感慨:“李万君成长为大国工匠的事迹让我感触很深。我们要积极学习工匠精神,进一步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催生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短短4天时间里,18场以英模事迹为教材、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精神深度融合的“西藏工人大思政课”,为4000多名日喀则市干部职工、学生、劳模工匠代表等带来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精神的传递、一次行动的号召。(马晓艳)

  (参与采写 平久 达娃 次旦普赤 丹增顿珠 袁梅芹 央珍 边卓 德庆白珍)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