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手艺酿出新生活
——记“强钦青稞酒”非遗传承人洛桑多吉

洛桑多吉从冰柜中取出自酿的“强钦青稞酒”。
洛桑多吉在自家工坊内品尝自酿的“强钦青稞酒”。
“我们的青稞酒卖得特别快。”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强钦青稞酒”非遗传承人洛桑多吉笑呵呵地说,过年不提前订就买不到,拉萨、泽当等地的80户经销商已经订了1400袋5斤装的青稞酒。
平时,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地经销商自己开车上门进货。洛桑多吉家的非遗就业工坊通过几乎纯手工方式生产的青稞酒供不应求。
为何洛桑多吉家的青稞酒如此火爆?答案在于过硬的产品品质。强吉村盛产青稞,品质优良。“强钦青稞酒”选料考究,工艺精湛,选用颗粒饱满富有光泽的青稞洗净后,放入地锅中温火煮熟,晾去水分,加酒曲均匀搅拌,放入陶坛密封,充分发酵酿成。用强吉村所产青稞酿出的青稞酒闻之馨香四溢,品之丝滑甘甜、清香爽口、回味绵长,深受大众喜爱。
好产品离不开洛桑多吉多年来对研发的高度重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起初他跟着妻子嘎多学习青稞酒的酿制技术,后来苦心研发一年,终于改进了青稞酒的口味。为了保证传统手艺生产的产品品质,他们不过分追求延长保质期。此外,工坊生产的产品包装有27元/3斤装、45元/5斤装、90元/10斤装3种袋装方式。
“喝青稞酒不会胀肚子,虽然青稞酒只有七八度,但是后劲大。过节、过林卡大家都喜欢喝青稞酒。”拉萨市民边巴对“强钦青稞酒”大加赞赏。
关于“强钦青稞酒”的起源与发展、文化底蕴,也有一段历史佳话。“强钦青稞酒”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相传,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用这里盛产的青稞和清凉的溪水,使用复式发酵酒法,酿制出了甘甜的青稞酒,并教会了当地妇女酿酒之法,村民酿酒的习俗跟技艺便自此一直流传至今。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后世将此地命名为“强吉”。
如今,强吉村大部分的村民都酿得一手好酒。洛桑多吉家的非遗就业工坊一年吸纳当地6名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帮忙煮青稞、酿酒。“他们的工资按小时算,每人每年平均能增加收入2.4万元。”洛桑多吉介绍说,工坊年营利能达到50万元左右。
2016年,“强钦”商标注册成功。2020年,传统“强钦青稞酒”酿制技艺被纳入山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被纳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洛桑多吉被评为“强钦青稞酒”非遗传承人。
“‘强钦’在藏语里的本意是青稞酒之家,强吉村是全区公认的青稞酒故乡。”洛桑多吉满脸自豪地说。
走进洛桑多吉的工坊,一眼望去,看上去古老的、大大小小的陶坛、酒壶等制作工具、盛酒器皿摆满了货架。“生产好一批青稞酒需要3天,一批大概有58—60坛青稞酒。”洛桑多吉指着一个大陶坛说道,然后又指向了一个酒壶,“这是很久以前的东西了,以前村民放牧的时候,给酒壶系上绳子,边放牧边喝青稞酒。”
“强钦青稞酒”不仅口感好,而且还有保健功效。“适量饮用可以调节低血压患者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洛桑多吉说。
在历届琼结·强钦青稞酒文化节期间,强吉村挤满了人,在舞台不远处,摆满了保存完好的青稞酒制作工具和新鲜酿造的青稞酒,挤满了迫不及待想要品尝青稞酒的客人。空气中弥漫着青稞美酒的芳香,他们眼神热切,端着一碗碗青稞酒,在热情的祝酒歌后,干上一碗青稞酒,慢慢地回味香醇。热情好客的琼结人,穿梭在客人之间,倒酒、唱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客人们同醉。 (王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