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助力西藏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4年西藏气象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快推进西藏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保障服务“四个创建”能力,自治区气象局科学谋划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19项重点任务。
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时成表示,西藏气象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站网布局,针对极端恶劣天气重点发生区域和部分监测盲区新建自动站129套,围绕重大工程建设易灾区新建自动站50套,西藏全区地面气象观测站点增至1221个,每万平方公里站点数由2023年的8.6个增至10.2个。西藏气象防灾减灾成效卓著,建立西藏强降雨和暴雪“31631”递进式服务模式,年内发布重大天气过程防范提醒5期,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次,累计发布预警信息785期,开展“叫应”696次,为应对今年28次全区大范围灾害性天气过程提供了支撑。
在气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方面,预测了阶段性农业气象干旱,在主要农区人工防雹增雨作业973次。协调推动隆子黑青稞、朗县辣椒、那曲冬虫夏草先后通过“气候好产品”认证。围绕公众“个性化”需求,发布紫外线强度、含氧量、空气质量、穿衣指数等服务产品,公众满意度评分为91.6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地空协同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常态化开展高原大型无人机增雨(雪)作业38次。深化“气象+河湖长”“气象+林长”合作,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15个湖泊、17个冰川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分析,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治理。助力勒布沟、鲁朗、察隅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推荐林芝波密天麻、朗县辣椒、色季拉山高山杜鹃、墨脱茶叶、阿里冈仁波齐、米林南伊沟等特色气候资源及生态文旅品牌,提升品牌效应。
在落实“双碳”目标方面,自治区气象局于2023年10月在阿里地区开工建设的阿里大气本底站,于2024年7月1日投入运行,填补了全国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之一“青藏高原陆面与大气过程综合观测区”大气成分观测空白。依托已建成的8个温室气体观测站网,建立自治区温室气体基础数据库,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评估技术方法、碳收支测量核查以及城市碳减排效果评估研究等工作,为我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气象科技支撑。(郑璐 旦增兰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