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持之以恒打造高原和美乡村

——访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海波

2024年12月12日10:40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近日,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海波就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及高原和美乡村建设接受了记者专访,阐述了我区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与展望,展现了西藏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面貌。

  在谈及稳定“三农”基本盘时,张海波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全区各级涉农部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达到90万吨以上、肉蛋奶产量达到96万吨以上年度目标,全面提升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的保障水平。在保障“米缸子”上下实功,大力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时节,深化科技下乡技术包保工作,重点在稳定面积、农资保供、良种推广、耕地地力提升、科技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西藏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预计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10万吨。在丰富“餐盘子”上见真章,大力实施扩草增畜行动和牧草返青季休牧补偿试点,进一步优化牲畜出售补贴政策,调整牲畜结构,加快老弱残杂畜出栏,提高能繁母畜比例,持续保障畜产品供给。截至9月底,全区牛羊猪存栏1953万头(只)、增长0.7%,出栏147.85万头(只)、增长48.6%;肉蛋奶产量48.78万吨、增长23.4%。在提升“菜篮子”上强供给,加快特色有机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在拉萨、山南、林芝新建和改造升级蔬菜设施,持续推进闲置温棚、蔬菜设施等恢复利用,加强蔬菜生产过程监测,强化蔬菜生产调度和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9月底,全区蔬菜产量61万吨、增长16.3%,有效保障群众需求。

  关于拓宽增收致富路,张海波表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农牧民增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47元,同比增长8.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同时,也面临着农村居民收入不均衡等挑战。为此,我们要聚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转移就业、落实政策、巩固成果、科学纳统等多种措施,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

  在深化改革促发展方面,张海波提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各项工作,有效促进“三农”领域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一要把握好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稳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和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强化监测帮扶,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二要坚持农村改革的正确方法,严守“高压线”,明底线、知要求,决不能触碰红线、犯颠覆性错误;聚焦“小切口”,务实有力做出改革大文章;抓住“问题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打好“组合拳”,推动农村改革举措相互促进、协同配合,增强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要严守政策底线不动摇,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聚焦农村土地流转指标化、简单化问题,开展土地流转不规范行为排查纠正,健全完善社会投资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全程监管机制,加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政策。

  谈及建设高原和美乡村,张海波强调,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为高原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要立足农业产业特征,依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更多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做到基础产业有市场、农牧业有效益、特色产业有提升。同时,要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一方面是补齐乡村经济基础设施短板,通过优化投资、更新设备、提升建设技术含量与管护水平,强化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设施支撑,另一方面是补齐乡村社会基础设施短板,在县域统筹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基础设施、养老基础设施和文体娱乐基础设施,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支撑。此外,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持续强化平安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省军级领导助农兴农包保工作机制作用,定点联系指导增收就业、兜牢底线、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等工作,指导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调处化解机制,聚焦农牧民群众急难愁盼,协调处理好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要深入实施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聚焦树文明新风、改陈规陋习、建村规民约、兴优秀文化、美村容村貌五项内容,以推进农牧区户厕改造和人畜分离工作为重点,以推广运用“积分制”为方法,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填平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短板,引导农牧民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激发农牧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农牧业、农牧区发展活力,实现新农村新风貌“形神兼备”整体提升,循序渐进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姚闻)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